三國_我_赤壁周瑜_攬二喬脫離江東 第264章 二喬起舞,劍指交州
-
江陵。
春光明媚,碧空如洗。
溫暖的陽光灑在大地上,萬物都從凜冬之中復甦。
園中。
抽出綠芽的大樹下,鋪著一張寬大且柔軟的毯子。
兩個小豆丁在上邊鬨騰,正是周凱、周璿這對金童玉女。
時而爬來爬去、時而滾來滾去,口中發出歡快的笑聲。
旁邊不遠的涼亭中,二喬斜倚欄乾看著這一幕,眉梢眼角掛著淡淡的笑意。
“一轉眼都會爬了。”小喬期盼道:“再過些日子,就要蹣跚學步咯。”
“快得很哩。”大喬笑吟吟道:“到時候還要呀呀學語呢。”
“等夫君回來,肯定會大吃一驚。”小喬莞爾輕笑。
姐妹二人正說話間,看到視線內又冒出一個。
跌跌撞撞出現,邁著還不怎麼協調的小短腿,搖搖晃晃擠到周凱、周璿身邊,三小隻一同玩鬨起來。
“嘖~”大喬稱奇道:“元兒都能自己走了。”
“這孩子長得真好。”小喬羨慕道:“明顯比凱璿壯一圈呢。”
“元兒年長半歲,大一些也正常。”步練師說著走到近前,見禮道:“見過兩位姐姐。”
“師師坐。”小喬招呼道。
“不光是元兒年長的原因。”大喬分析道:“主要師師的身子骨也壯,才能生出這般健壯的孩子。”
“阿姊又笑人家是傻大個呢。”步練師嗔怪道。
步練師的身材,確實非常高挑,跟周瑜站一起也隻矮半頭。
放在女子中,說是鶴立雞群都不為過。
“這是好事兒。”小喬說道:“孩子越身體壯實,才能健健康康成長。”
“元兒會說話冇?”大喬好奇發問。
“會了。”步練師眉開眼笑,“前陣子就喊阿母了,妾身正教他喊阿父呢。等良人回來,多半就能直接喊了。”
“嗯?”
二喬非常敏銳,聽出步練師的弦外之音。
“可有夫君的訊息?”
“真是瞞不過二位姐姐。”步練師鼓了鼓嘴巴,“還想著賣個關子呢。”
“師師快說吧。”二喬齊齊催促。
“前線傳來捷報。”步練師如實道:“良人已經拿下益州。”
步騭是荊州治中,有訊息傳來第一時間就能知曉,步練師訊息靈通也不奇怪。
“太好了!”二喬歡呼雀躍。
周瑜打勝仗,她們也跟著高興。
不僅意味著周瑜平安無恙,也意味著之後就能歸來。
“二位姐姐親啟。”
步練師說著又從袖中,變戲法似的拿出兩封信件。
二喬出手如電,連忙把信件拿到手中。
一看封簽,才發現互相拿反了,又連忙與對方交換。
步練師見狀嬌笑連連,起身道:
“二位姐姐慢慢看,幫妾身看著點元兒,我去給其他姐妹送信。”
二喬頭也不抬,不約而同揚了揚手,示意步練師且去
姐妹二人專注信件內容,臉上不自覺露出笑容,最終又化作淡淡的惆悵。
周瑜在信中一訴衷腸,並關心一對兒女的情況。
最後則表示,估計要等到入夏,甚至入秋之後,才能返回荊州。
一想到很久才能相見,二喬自然惆悵。
“得了。”大喬苦中作樂道:“等夫君回來時,咱們的孩子也都會喊阿父了”
“冇辦法。”小喬無奈道:“誰讓咱夫君是英雄豪傑呢?”
“好在,不用擔心夫君無人照顧。”
“何意?”大喬歪頭髮問。
“夫君在信上說,要納一位蜀中夫人。”小喬把信遞過去。
出於對小喬的尊重,周瑜特意跟正妻提了一句。
“夫君還挺照顧你情緒。”大喬看罷說道:“你可不許生妒。”
“我也得生的過來。”小喬翻了個白眼,無所謂道:“這院裡的鶯鶯燕燕還少麼,也不差這一個。”
“喲~”大喬揶揄道:“有了嫡長子,底氣就是不一樣。”
“當初麵對一個師師,也不知是誰如臨大敵?”
“阿姊!”小喬聞言大窘,嗔怪不已。
有了周凱之後,小喬的心態可謂翻天覆地,實打實有了正妻大婦的風範。
“咯咯咯~”大喬取笑過後,說道:“不笑你了。”
“時候不早了,讓奶孃看孩子吧。”大喬說著起身,“咱們姐妹練舞去。”
“這有用麼”小喬跟著一同起身。
“放心吧。”大喬輕輕點頭,“我是過來人。”
“夫君晚些回來也好。”小喬不禁道:“正好可以恢複咱們的身材。”
分娩之後,身材難免會有些走樣,縱使二喬傾國傾城也不能免俗。
坐完月子之後,姐妹倆就開始練舞鍛鍊,致力於恢複身材,效果非常顯著。
想來,待到周瑜歸來後,又能大飽眼福
——————
治中衙門。
步騭坐在主位上,手中拿著周瑜的詔令,誦讀道:
“顧邵,廣漢太守;馬良,犍為太守,蔣琬,梓潼太守。”
“潘濬,牂牁太守,劉敏,朱提太守,習楨,巴郡太守。”
周瑜傳來詔令,一口氣從荊州調動六位青年俊彥,全安排到益州擔任兩千石。
如顧邵、馬良、蔣琬三人,已經擔任過邊地太守,且立下功勞者,都被安排在蜀中富庶的大郡做太守。
而潘濬、劉敏、習楨三人,則是初登兩千石的位置,安排到南中邊地先曆練。
“多謝主公!多謝治中!”
一群人都非常高興,如此年紀就能位列兩千石,前途無量已經是板上釘釘。
唯有一人悶悶不樂,冇有被點名的馬謖,此刻無比沮喪
“幼常彆急。”步騭打趣道:“你比較特殊,故而留在最後。”
“還有我的事?!”馬謖驚喜不已。
“自然。”步騭笑道:“你出使鄴城、出使成都,這可都是功績。”
“尤其出使成都,為大軍入蜀打前站,幫劉巴、蔣乾二位先生取得信任,更是大功一件,豈能冇有你的份?”
“治中,您就彆跟晚輩賣關子了。”馬謖搓著手催促道:“主公到底如何安排我?”
“庲降都督參軍。”
很明顯,周瑜依舊是讓馬謖,走一個謀士路線,去給陸遜當參軍。
“庲降都督?”馬謖第一次聽這個職位。
“總督南中七郡軍務,負責剿撫南蠻族群。”步騭解釋道:“陸遜將軍擔任此職,沙摩柯為副,幼常過去做參軍。”
“恭喜恭喜!”眾人紛紛向馬謖道喜。
陸遜何許人也?
跟他們同為年輕俊彥,一直都是周瑜重點栽培對象。
但從職位上而言,永遠比他們這群人高一頭,實權更是冇得比。
彆的不談,如潘濬、劉敏、習楨三位南中地區的太守,往後的頂頭上司就是陸遜。
馬謖去給陸遜當參軍,位置上已經不遜於他們,隱隱還高半頭呢。
誇張點講,就是南中地區的“三把手”。
“幼常,往後可要照拂一下我們三個啊。”
潘濬、劉敏、習楨三人玩笑一句,拱手向馬謖祝賀。
“咳咳~”馬謖輕咳一聲,拿捏道:“馬某從不結黨營私,你們找錯人了。”
“哈哈哈~”
在歡快的笑聲中,一眾年輕人告辭離開,為啟程入蜀做提前準備。
“一下調走這麼多人,彆的還都好說。”魯肅提醒道:“空出來的三位太守,該如何安排?”
顧邵、馬良、蔣琬,三人本在荊南做太守,調走後無疑會空出來三個兩千石。
“子敬無需擔心。”步騭遞過詔令,“主公已有安排,讓三個益州才俊來赴任。”
“黃權、董和、鄧芝”魯肅微微頷首,“以主公的看人的眼光,料想不會有錯。”
周瑜向來喜歡提拔年輕人,剛纔的一群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事實證明,周瑜挑的每個都冇毛病
目光如炬,已然是眾人對周瑜的共識。
“兩州之地在手,南國半壁江山。”步騭感慨道:“主公的勢頭不可謂不猛啊。”
南方就四個州,荊州、益州、揚州、交州,周瑜已經占據一半。
“從赤壁起事至今,不過兩年而已。”魯肅撫須道:“兩年兩州,速度迅捷。”
“我看三年三州,也不是什麼難事。”步騭摸著下巴道。
“急了點吧?”魯肅皺眉道:“益州剛下,再去謀取江東,未免顯得倉促。”
“子敬誤會了。”步騭解釋道:“我說的是交州。”
“士燮?”
“然也。”步騭冷笑道:“賊子不肯賣鹽,給咱們添了多大麻煩,差點導致荊州動盪,這筆賬也該跟他們算算。”
“不錯。”魯肅板著臉道:“若非蔣琬、馬良想出妙計,真要出大亂子!”
在曹劉的進攻下,荊州有驚無險守住。
但回頭想一想,當時萬一冇搞到食鹽,後果絕對不堪設想。
不但荊州會陷落,甚至會連累周瑜在蜀中的戰局崩盤。
“子敬,你我一同上書主公。”步騭建議道:“也該給交州施施壓了。”
“善!”魯肅重重點頭。
周瑜勢力高歌猛進,隨著益州落入囊中,且揚州短期不已進軍的情況下。
自然而然,目標就放到最弱小的交州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