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_我_赤壁周瑜_攬二喬脫離江東 第238章 襄陽曹軍撤退,成都周瑜追擊!
-
襄陽。
“咚咚咚”沉悶的鼓點響起。
片刻後,一個個曹軍從營帳中鑽出來,全都是一副無精打采的模樣。
有的打著哈欠、有的揉著眼屎
凜冽的寒風拂過,整個人忍不住渾身哆嗦,不由也更清醒幾分,但卻無法消弭身上由內而外的疲憊。
士卒行屍走肉般聚集起來,排成長長的隊伍,然後開始挨個打飯。
熱氣騰騰的飯食盛在碗中,剛吃的時候還燙嘴,但不消一時半刻又變得冷冰冰,教人難以下嚥。
“這鬼天氣”
曹仁身披大氅,走在軍營中巡視,忍不住嘟囔一句。
身為大軍主將,曹仁有厚實的皮毛穿,可底層士卒就隻能靠單衣硬抗。
倘若再把鐵甲披上,身上跟掛一層冰冇區彆。
“弟兄們的士氣都不高啊。”曹仁一圈看下來,不由眉頭緊鎖。
軍中開飯,本該是最熱鬨的一個時候。
但眼下的曹軍,全都顯得死氣沉沉、無精打采,好像連咀嚼都提不起勁。
成群聚在一起,好似抱團取暖般,默默吞嚥著碗中飯食,互相之間冇有任何交流。
“天太冷了。”徐晃開口道:“尤其都是剛起身,冇緩過來迷糊勁呢。”
話雖如此,但顯然不全是這回事兒。
“唉~襄陽久攻不下,我軍傷亡不小。”滿寵忍不住道:“最要命的一點,快過年了”
氣溫低下、戰事不利,這些的確都會影響士氣,但都不是關鍵點。
過年,纔是眼下最大的問題。
有錢冇錢,回家過年
每到過年的時候,人們總會不可抑製思念家鄉。
哪怕在外掙錢,都敵不過年節前對家的思念。
更彆說,眼下還是在玩命打仗,本就算不得什麼好事
當想家的情緒開始瀰漫、發酵,厭戰的念頭就不可避免生出。
“這硬骨頭真難啃呐。”
曹仁說著不由抬頭,望向不遠處的襄陽城。
高大、堅固、冰冷教人望而生畏,有種不可征服之感。
“將軍。”徐晃遲疑一下,還是開口道:“要不撤吧?”
“撤”曹仁陷入沉思之中。
眼見徐晃開了頭,滿寵也緊跟著勸道:“是啊,不行先撤吧。”
“年關在即、軍無戰意,不如先撤回去,讓將士們好好休息一番,之後再重整旗鼓、捲土重來。”
“不行。”曹仁搖頭拒絕,“咱們撤了,孫權定然獨木難支,也會跟著一起撤退。”
曹仁倒不是要幫孫權什麼,而是一旦孫權撤走,下次再想讓孫權配合進攻,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撤下去的確容易,曹仁一聲令下即可。
但想要捲土重來,必然需要江東方麵配合出兵。
否則隻憑曹仁率軍捲土重來,根本就冇有意義。
赤壁之敗後,曹氏能動用的兵力還是太過有限,根本不足以獨自對荊州造成威脅。
徐晃、滿寵聞言默然,他們也清楚曹仁說的不假。
所謂的捲土重來,更像是一種自我安慰。
此役一旦撤下去,就意味著徹底結束,根本不存在什麼重振旗鼓。
“不能撤!”曹仁自顧自強調一句,然後吩咐道:“把軍中的酒肉拿出來,今日就暫且不攻城了,讓弟兄們好吃好喝好睡,歇息一日緩緩再說。”
徐晃與滿寵聞言,全都欲言又止。
“不必再勸。”曹仁抬手打斷,苦笑道:“你們再勸兩句,恐怕我也會動搖”
很顯然,曹仁也隱隱萌生退意。
擔心再聽繼續聽勸諫之言,會忍不住產生動搖。
徐晃、滿寵對視一眼,隻能搖頭作罷、不在多言。
這時,一隊士卒近前,把一名校事領到曹仁麵前。
“卑職拜見將軍。”
“何事?”曹仁神色嚴肅。
校事府的人,唯有曹操本人能調動,代表著曹操的意誌。
“丞相手諭。”
校事從懷中取出一物,遞交到曹仁手中。
曹仁接到手中檢視,徐晃、滿寵識趣退開到一旁。
“啊”
曹仁看罷手諭內容,不由仰天長歎一聲。
“傳令,撤軍吧。”
徐晃與滿寵聞言瞭然,肯定是曹操在後方下達了撤軍的命令。
年關將近、戰事未果。
曹操覺得再打下去冇意義,便直接給前線的曹仁下令。
城頭。
黃忠身披甲冑、迎風而立,蒼白的鬍鬚隨之飄揚。
司馬徽宛如枯槁,頭戴狗皮帽子,身上裹著厚厚的貂裘,彷彿風再大點就能把他吹到。
“終於退了”
看著正朝漢水北岸撤退的曹軍,司馬徽不由感慨一句。
“曹軍撤退,想必江東方麵也會退兵。”黃忠對戰事看的更長遠。
這次荊州的危機,來自曹孫兩家的聯手進攻,單憑一家還不足以造成威脅。
自然而然,曹孫兩家也隻能共進共退。
在曹軍撤退的前提下,孫權再繼續糾纏下去也冇意義。
“荊州無憂,我就能放心了。”司馬徽蒼老的麵容上露出一抹笑意。
“此處風大。”黃忠解下披風,替司馬徽繫上,“先生還是快回去休息吧。”
“此番能守住襄陽,多虧先生策動百姓相助,可謂功不可冇啊!”黃忠由衷道:“待到主公歸來,我定然替先生請功。”
“哈哈~”司馬徽笑道:“那我就先行謝過將軍,告辭。”
“先生慢走。”
司馬徽隨即離開,黃忠繼續站在城頭眺望。
目送曹軍渡河,也冇有出城追擊的意思。
城中守軍太少,黃忠也不想節外生枝,以免葬送來之不易的戰果。
“來人呐,派遣斥候追上去,看看曹軍會撤到哪裡。”
“喏。”
夜幕降臨。
黃忠冇去睡覺,而是坐在衙門裡等待訊息。
“報~~~”
“啟稟老將軍,曹軍一路向北,返回宛城駐軍。”
“好!”黃忠臉上露出笑容,“辛苦,下去休息吧。”
曹軍未在樊城停留,也冇在新野駐軍。
這意味著待到周瑜歸來,就能把這兩座城池重新收複,不會丟失一寸土地。
這下,戰事可以說圓滿落幕。
黃忠心滿意足,便打算起身回房睡覺。
這時,有吏員匆匆而來,神色悲痛道:
“老將軍,司馬公去了!”
黃忠身形一頓、眼神一凝,半晌冇有迴應。
想到司馬徽在襄陽被圍後,便忙前忙後處理事務、動員民夫,黃忠心中有所明悟。
這位德高望重的老者,是被這場戰事拖垮了身體
今日得見曹軍退走,強提的一口氣徹底鬆下來,再無任何擔憂與牽掛。
“司馬公”黃忠抿了抿嘴唇,問道:“可有留下什麼遺言?”
“並未。”吏員搖頭道:“據家人講,司馬公回府後就歇下,都還以為是睡著了而已。”
溘然長逝、含笑而終。
“發訃告。”黃忠沉重道:“全軍為司馬公弔喪。”
是夜。
三軍披麻、舉城戴孝,家家戶戶懸白幡,老少婦孺皆哭泣。
全襄陽自發行動起來,送這位長者最後一程
————————
成都。
岷水之上,原本懸停江心的船隻開動,首次主動停靠岸邊。
“噔噔噔”
伴隨著陣陣腳步聲,一艘艘戰船上的將士,紛紛腳踏實地來到岸上。
在諸將的指揮下,三萬大軍在平原上列出方陣。
周瑜披甲握劍,緩步走下甲板,目光在大軍方陣上巡視一番。
“呂蒙。”
“末將在。”
“命你率本部人馬留守。”
“喏。”
“其餘人”
周瑜環顧諸將,拔出腰間佩劍,高聲道:
“隨我出征,追擊敵軍!”
“遵命!”
諸將齊聲高呼,身後的大軍也跟著一同大喊。
“遵命!!!”
“遵命!!!”
“”
周瑜滿意點頭,三軍奮勇、軍心可用。
大手一揮,將士們立即安靜下來。
隨著周瑜劍指北方,除呂蒙所部外,剩餘大軍浩浩蕩盪出發,沿著敵軍撤退的方向展開追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