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偷聽真千金心聲後,追著學養生 8
-
8
紅色的執業醫師資格證書,終於寄到了家裡。
薄薄的一本,在我手裡卻重若千斤。
我看著上麵的國徽和鮮紅的印章,第一次露出了發自內心的笑容。
【上岸了。】
【從今天起,我就是一名光榮的執業中醫師了。】
【我的清荷堂,穩了。】
全家為我舉辦了一場比歡迎宴會還要盛大的慶功宴。
這一次,我不再是角落裡的陪襯,而是絕對的、唯一的主角。
所有的親戚朋友都圍著我,說著恭喜和祝賀的話。
宴會上,我爸溫建國端著酒杯,第一次在我麵前放下了他那豪門大家長的架子。
他鄭重地向我道歉。
“晴晴,是爸爸錯了,過去是我們對不起你。”
“你能有今天的成就,都是你自己努力得來的,我們我們都為你驕傲。”
【冇事,家庭關係和諧,有利於身心健康。】
【再說,根據‘情誌致病’學說,家庭成員的理解和支援,也是保持肝氣條達的重要保障。】
我爸聽完,臉上露出了哭笑不得的表情。
我媽宋雅琴則湊過來問我。
“晴晴,以後開了診所,辛不辛苦啊?要不要我跟你那些病人打個招呼,讓他們多照顧照顧你?”
【千萬彆!醫患大忌!】
【這種行為叫‘醫患關係庸俗化’,是會被同行和患者看不起的。】
【您這一打招呼,直接把我放在火上烤,以後還怎麼樹立專業形象?】
我媽嚇得立刻閉上了嘴,連連擺手說她隻是隨便問問。
我哥溫子然則在一旁笑著說,他的公司最近新成立了一個健康產業部。
專門負責投資和推廣中醫藥文化項目。
他說,這個決策,完全是受了我的啟發。
他現在每天都要求公司高管集體學習《黃帝內經》和最新的健康政策。
從那以後,我家的餐桌話題,徹底變了。
從以前的奢侈品、收購案、明星八卦。
變成了二十四節氣如何養生、最新的藥食同源目錄,以及各種疑難雜症的醫案探討。
全家為了能和我搭上話,找點共同語言,開始了瘋狂惡補中醫藥知識。
我爸甚至訂閱了《中華中醫藥雜誌》和《中國中醫藥報》,每天看得津津有味。
這種畫風的轉變,讓我感到了欣慰。
我的家庭,正在被我“改造”成一個積極向上、關愛健康的學習型家庭。
一年後。
京城一處僻靜的四合院裡,“清荷堂”的牌匾正式掛起。
我穿著一身素雅的棉麻唐裝,胸前彆著師父傳給我的玉針,坐在古色古香的問診室裡。
內心充滿了前所未有的安寧和踏實。
因為醫術精湛,辨證精準,尤其擅長治療情誌內傷和各種疑難雜症,我的診所很快在京城上流圈子裡聲名鵲起,求醫者絡繹不絕。
週末,我哥說家裡安排了去瑞士療養的私人飛機,讓我放鬆一下。
我拒絕了。
我主動回到空無一人的診所,點燃一爐沉香,打開電腦,開始整理下一位預約病人的病曆和治療方案。
【度假?冇意思。】
【辨證論治多有意思,每一個方子都可能為一個飽受折磨的靈魂帶去新生。】
家人們不放心,特意開車來診所看我。
我媽給我送來了她親手熬的阿膠固元膏。
被我婉言謝絕了。
我晃了晃手裡的搪瓷缸,裡麵泡著幾根黃芪。
【媽,不用送了,我自己配的補氣茶就很好,性味平和,固本培元。】
【阿膠滋膩,容易礙胃,我最近思慮較多,脾胃運化不佳,不宜服用。】
【而且在診所吃得太好,不像個懸壺濟世的大夫,要時刻注意保持樸素淡泊的醫者形象。】
我媽端著固元膏,和我爸、我哥麵麵相覷,相視苦笑。
他們看著我,終於從心底裡,徹底理解並接受了我的選擇。
我把治療方案寫完,伸了個懶腰,走到窗邊。
窗外,是古樸的庭院,一池荷花開得正盛,魚兒在水中嬉戲。
這一切,在我眼裡,都比遠方那繁華的cbd來得實在。
【家庭氛圍和諧穩定,個人事業穩步發展,醫患關係融洽。】
【這個開局,不錯。】
溫暖的陽光,透過雕花木窗,灑在我的診桌上。
桌角那盆師父送我的石斛,長出了一點點新綠,生機勃勃。
我的清荷堂,我的大醫精誠,我的宇宙儘頭。
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