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匹克_千層浪 > 第417章 深空呼喚!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匹克_千層浪 第417章 深空呼喚!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餘燼紀元”在一種混合著傷痛、堅韌與務實探索的氛圍中,悄然流逝了數個標準年輪。“新芽市”如同一個經曆過重創的病人,在失去了外部強援(星球意識)後,依靠自身的生命力與科技“義肢”,頑強地學習著獨立生存。

城市的麵貌已然改變。建築更加低矮、堅固,深埋於地下或依山而建,外表覆蓋著與環境融為一體的偽裝層。能源主要依靠高效的地熱井、遍佈外圍的光合生物反應陣列,以及從小行星帶艱難運回的“希望晶石”精煉廠。天空之中,除了擔負警戒任務的“守望者號”空間站,偶爾還能看到新下水的“暗影級”改進型偵察艦——“幻影號”與“暗刃號”——的身影,它們與遠在奧爾特雲邊緣的“織網者二號”平台一同,構成了家園新的、略顯單薄卻至關重要的星空防線。

內部生態依靠龐大的人工循環係統維持,雖然失去了星球意識時代的蓬勃生機與多樣性,卻也保證了基本生存無虞。莉莉團隊主導的“創世因子”與“低語者”生物技術融合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一種能夠更高效分解汙染晶簇的“酶-頻率”複合淨化劑開始小範圍試用。伊娃團隊對“星魂遺饋”的解讀也在緩慢推進,那些隱晦的“秩序偏好”正被逐步轉化為更優化的能量網絡佈局和建築設計規範,潛移默化地提升著新家園的運行效率。

生活依舊艱苦,資源依舊緊張,但一種基於自身力量的、腳踏實地的希望,正在這片失去“靈魂”的土地上重新紮根。人們不再將希望寄托於外部的庇護,而是寄托於自己手中的工具與頭腦中的智慧。

然而,平靜的表象之下,暗流從未停止湧動。

“諦聽”陣列日夜不停地掃描著深空,時刻警惕著“幽邃之眼”的動向。它依舊懸浮在奧爾特雲之外,如同一個永恒的、冰冷的墓碑。其能量波動在最初幾年的劇烈衰減後,逐漸穩定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但並未消失,彷彿一頭受傷的巨獸在黑暗中舔舐傷口,耐心等待著時機。偶爾,陣列會捕捉到一絲極其微弱的、指向新希望-Alpha星係的掃描脈衝,短暫而隱蔽,彷彿在確認著什麼。

更令人擔憂的是星球內部的“遺毒”。那些在地底緩慢結晶化的暗紫色汙染晶簇,並未因失去源頭而停止生長。它們如同蟄伏的癌細胞,雖然增長速度極其緩慢,卻頑固地存在著,並持續散發著微弱的、乾擾本地能量場的異種波動。常規的物理清除效率低下,且容易引發能量泄漏。莉莉團隊研發的淨化劑雖有效,但大規模應用的成本和所需時間仍是天文數字。這些晶簇,成了埋藏在家園地基之下的、不知何時會引爆的定時炸彈。

麵對內外交織的潛在威脅,“新芽市”的高層深知,被動防禦終非長久之計。他們需要眼睛,需要耳朵,需要真正瞭解那片籠罩在頭頂的、名為“幽邃之眼”的陰影,以及其背後可能存在的更廣闊宇宙圖景。

於是,一個被討論了無數次,卻因風險過高而一直被擱置的計劃,再次被提上了日程——主動的、遠距離的深空探測。

這一次,提議者並非激進派的傑克(他的犧牲讓所有人心痛且更加謹慎),而是來自索恩博士。他的身體狀況在頂尖醫療技術的維持下略有起色,通過全息投影,他再次參與了戰略會議。

“……我們不能永遠龜縮在這片星域,等待未知的審判……”索恩博士的聲音依舊虛弱,卻帶著一種學者的執著,“‘幽邃之眼’的存在,那個被關閉的裂隙,還有綠色晶體中提到的‘更高意誌’……它們指向一個我們完全陌生的、可能充滿危險卻也蘊含機遇的廣闊世界……”

“‘遠航者號’的悲劇,在於我們對深空的無知。我們不能重蹈覆轍……但我們也不能因噎廢食。”

他提出了一個相對摺中且更具技術可行性的方案:“我們不需要立刻派遣載人飛船進行史詩般的遠征。我們可以先走一小步……發射一批超長壽命、高度自主的無人深空探測器。”

這些探測器將不同於“織網者”或“暗影級”。它們將更小,更專注,裝備最先進的被動傳感器、長距離通訊中繼設備,以及基於“創世因子”頻率和“低語者”生物信號破解技術開發的、極低概率的隱蔽模式。它們的任務並非攻擊或近距離偵察,而是如同灑入深海的浮標,進行長期的、大範圍的環境監測與資訊收集。

“目標區域,”索恩博士調出了一幅星圖,中心是新希望-Alpha星係,一個巨大的箭頭指向奧爾特雲之外,“首先是‘幽邃之眼’所在的空域周邊,進行遠距離觀察,分析其能量模式、活動規律,嘗試捕捉任何可能與其來源地相關的資訊碎片。”

“其次,”他的手指移向星圖另一個方向,那裡標記著從綠色晶體中破譯出的、那個指向幽綠黑洞的模糊座標,“向這個方向,發射一到兩顆探測器,進行試探性的航線勘探和數據回傳。我們不需要它立刻抵達目的地,哪怕隻是傳回沿途的星圖、引力環境、宇宙塵埃分佈,都將是無比寶貴的財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個被命名為“遠眺計劃”(Project

Gaze)的方案,在委員會中引發了激烈的討論。

反對者認為,在自身尚未完全穩固的情況下,分散寶貴資源進行風險未知的深空探測是冒險行為,一旦探測器被髮現或乾擾,甚至可能為“幽邃之眼”提供反向追蹤的線索。

但支援者,以莉莉和伊娃為代表,則強調了資訊的重要性。

“我們不能再做‘瞎子’和‘聾子’。”莉莉指出,“‘幽邃之眼’為什麼在那裡?它還有什麼能力?它背後是什麼?這些問題的答案,關係到我們未來的生死存亡。被動等待,隻會讓我們在下一次危機來臨時更加措手不及。”

伊娃則從另一個角度補充:“而且,‘星魂遺饋’中似乎蘊含著某種對‘探索’與‘理解’的潛在傾向。主動向外探索,或許本身也是契合這份遺贈、促進我們自身文明精神復甦的一種方式。”

最終,科爾做出了決斷。

“批準‘遠眺計劃’一期工程。資源限量投入,優先建造兩艘技術驗證型探測器,‘探路者α’與‘探路者β’。”

他目光掃過眾人,語氣凝重,“記住,這是‘探路’,不是‘遠征’。首要目標是驗證深空探測技術的可行性,其次是收集基礎環境數據。一切以隱蔽和安全為最高準則。冇有我的直接命令,探測器不得主動靠近任何可疑目標,不得進行任何可能暴露自身的操作。”

計劃一經批準,資源便開始向這個新的方向悄然傾斜。相比於建造戰艦或大型平台,探測器的體積和資源消耗要小得多,但其技術含量卻極高,尤其是在長期自主運行、極端環境耐受和超遠距離弱信號通訊方麵。

莉莉團隊負責探測器核心的傳感器和“創世因子”隱蔽係統。她們需要確保探測器在長時間航行中,其能量簽名能完美融入宇宙背景輻射,並能識彆和規避可能存在的、基於未知物理規律的探測手段。

伊娃團隊則嘗試將一絲極其微弱的、代表“和諧”與“觀察”而非“侵略”的“星魂遺饋”意念,編碼入探測器的基礎運行邏輯中,希望這微不足道的“善意”波動,能在某些無法理解的遭遇中,帶來一絲渺茫的轉機。

工程團隊則挑戰著探測器的耐久性極限,確保其能在近乎絕對零度、充滿高能輻射和微隕石的深空環境中,持續工作數十年甚至更久。

一年後,兩艘僅有小型穿梭機大小、外形光滑如卵石、通體覆蓋著最新型吸波材料的探測器——“探路者α”與“探路者β”——在高度保密的情況下,於一顆偏遠小行星的陰影麵被秘密發射升空。

它們冇有耀眼的尾焰,隻有極其微弱的離子推進器光芒。如同兩顆被投入無儘黑暗海洋的石子,悄無聲息地踏上了各自的旅程。

“探路者α”的目標是“幽邃之眼”外圍區域,它將在一個極其遙遠的距離上,進行長期、靜默的觀測。

“探路者β”則踏上了更加漫長的道路,朝著那個未知的幽綠黑洞座標方向,開始了跨越光年的孤獨跋涉。

控製中心內,專門設立了“遠眺計劃”監測站。大螢幕上,代表兩顆探測器的光點,以幾乎難以察覺的速度,緩慢而堅定地移動著,逐漸遠離了熟悉的家園星空。

等待是漫長的,回報可能微乎其微,甚至可能永遠冇有回報。

但這是一個象征。象征著“新芽市”的人類,在經曆了毀滅與重生、犧牲與守護之後,終於鼓起勇氣,再次將目光投向了那片曾帶來無儘傷痛,卻也蘊含著無限可能的深邃星海。

他們不再僅僅是家園的守護者,也開始嘗試成為星海的聆聽者與探索者。

於靜默中,他們發出了微弱的呼喚,也準備著,聆聽那來自深空、可能改變一切的遙遠迴響。

新的篇章,在無聲的航行中,悄然開啟。未來的答案,或許就隱藏在那兩顆渺小探測器傳回的、即將穿越漫長光年而來的、微弱的數據流之中。

喜歡千層浪請大家收藏:()千層浪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