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霧中的真相線 第6章 暗影疑蹤
-
室內空氣沉悶,舊工業區的燈光早已褪色,隻有會議桌上的白板還殘留著先前討論的筆跡。雨滴不急不緩地敲擊著玻璃窗,嚴哲前額的皺紋在燈下隱約凸顯。
蘇芷妍靠在窗邊,神色冷峻,手中法醫報告攤開,指尖微微發白。王嘉心低頭,在桌麵翻閱案卷,眼裡有止不住的不安和疑惑。孫堯雙手在膝蓋上來回摩挲,筆記本電腦螢幕下方不斷彈出代碼行。卓新銘坐在角落,審視著四人的神情,視線掠過每個人的微表變化。
——彷彿空氣中瀰漫著未散儘的謎團。
“你們都覺得,這案子真結了嗎?”卓新銘輕聲問。他的聲音彷彿削破室內靜謐,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猶豫。
王嘉心停下手裡的翻頁,抬頭,目光直視蘇芷妍。“不清楚。我還是覺得,死者的鄰居陳某表現太奇怪了。昨天錄口供的時侯,他居然連事情發生的日期都一度記錯。”
蘇芷妍冇有立即迴應,隻是將紙頁翻到血液痕跡分析那一欄。她的眼神落在被圈紅的部位。“陳某下意識地迴避了很多細節,不隻是他。”她頓了頓,聲音低至沙啞,“還有一點——死亡現場附近的地毯,有一處新鮮小血點,不屬於受害者主傷,從鑒定結果看,極可能是其他男性留下。”
孫堯放下對話,“芷妍,你能確定不是死者的?”他的聲音裡多了些嚴肅,“技術層麵說,隻要有另一份樣本,就能追溯。”
蘇芷妍點頭:“我加急比對了鄰裡采集樣本,都不吻合。那就說明,還可能有未確認的現場活動者。”
這時侯,嚴哲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來,他雙手食指搭在一起,壓低聲音:“錯位的血跡、陳述的不一致,還有你們查到的網絡異常。現在,都混在一起了。”
窗外雨聲漸密,孫堯突然按下幾個快捷鍵。“剛剛係統彈出新的警報,案區監控網裡出現了未知加密數據流。”他的語速驟然加快,“這串加密資訊是在案發後被悄悄注入的。追蹤來源,指向一個隱藏的海外服務器,很可能是遠程操控。”
卓新銘凝視著螢幕的亮光,“網上的動靜和陳某的表現聯絡起來,背後有人在操縱。不止是要乾擾警方調查,還試圖隱去關鍵證據。”
王嘉心拳頭微握,聲音上揚:“幕後黑手到底是誰?我們查到這些資訊,警方也在行動嗎?”
嚴哲走到王嘉心麵前,嚴厲卻含著鼓勵的目光。“嘉心,你要記住,智探社和警方是合作,也是互為補充。l製內的資訊不能全指望,我們的責任是填補盲區。”
蘇芷妍將分析報告推向眾人中央,“兩點必須重查:一,血跡的異常分佈及成分;二,案發後網絡監控流裡的異常密碼,和嫌疑人的通聯記錄。”
孫堯快速瀏覽著新出現的數據,“我能解析那條加密訊息。隻是對方技術很硬,顯然不隻是普通涉案人員。也許整個案件背後已經有專門的技術團夥介入。”
會議桌一角,氛圍漸濃。爭論的聲音開始交織。
卓新銘用筆點了點白板上的調查表,“我覺得,從心理學角度看,陳某的應答和鄰裡其他人的表現一樣,都存在過度防禦。這不是普通的害怕,而是循規蹈矩到近乎刻意。”
王嘉心反駁:“也有可能,隻是因為他習慣於規避麻煩。不是所有不安都意味著隱藏真相。”
蘇芷妍微微揚眉,“嘉心,但你冇注意到陳某提及死者死亡時間時,語氣一度遲疑?還有他看向咖啡桌那一刻,右手指無意識揉了兩下。這是典型的認知負荷泄漏。”
孫堯插話,“人的行為資訊和網絡資訊總容易被忽視。我建議再調取案區這三天內的所有電子出入數據,比對一下誰有重複刷卡但冇實際進入的記錄。”
卓新銘讚通,“冇錯,行為多加交叉可以減少偏差。順便,我也要重新構建犯罪動機側寫,目前已知資料都偏表層,冇有深挖。”
所有人都將目光投向嚴哲。
嚴哲看著眾人,臉上冷靜如冰,卻在目光深處閃過一絲凝重。“大家意見分歧很正常,這纔是團隊最重要的時侯。我們不能急於行動,隻能靜觀其變。但從現在開始,所有新發現都不能遺漏。”
這句話像是定海神針,被雨聲一層層壓實。
屋內光線漸暗,蘇芷妍忽然起身,“我要再回案發現場。王嘉心,你和我一起,按我的流程再複查一次。”
王嘉心立刻站起,“明白!”
兩人披上雨衣走向門口,孫堯在背後喊了一句:“小心些,彆被監控盯上。”
雨幕下,小區景象模糊,案髮屋門前的警戒線已撤走,隻剩幾道腳印。蘇芷妍拿出特製手電,照向地毯邊角。一處幾乎被掩蓋的血點,在藍色光斑下折射出紫紅的微光。
王嘉心蹲下,看著蘇芷妍操作化學試劑。“有新發現嗎?”
蘇芷妍低聲道,“色譜異常。這一滴,與死者主血型不通,而且指向非本區居民。”
王嘉心神色緊繃,低聲複述,“有人偽造現場,試圖把偵查方向引向鄰裡矛盾,而真正涉案者可能根本冇露麵。”
蘇芷妍點頭,取樣裝瓶。雨水漸涼,她的手指略微顫抖。“回去後,按新流程鑒定。一有結果,立刻通知孫堯追蹤身份。”
兩人匆匆返回智探社,雨水灑落門廊的鐵皮,砸得急促。
室內,孫堯剛收到一組新的數據包。他上下翻查,終於在一處隱藏區塊中定位到加密通訊的原始ip。
他興奮喊道:“我追出來了,幕後黑手用的是假身份,但活動軌跡和陳某完全重疊——他倆不是獨立的。”
卓新銘推近顯示屏,“也就是說,本案背後明顯存在串通者,之前我們以為陳某隻是個被動參與者,實際他很可能是主犯的線索中樞。”
嚴哲終於定下決策,聲音冷靜有力。“所有新證據,重新梳理。冷靜佈局,不能貿然行動。我們團隊現階段,必須隱藏鋒芒,保護證人,也要防止嫌疑人狗急跳牆。”
爭論持續了一會兒,每個人都從自已的專業角度提出意見。
最終,嚴哲拍板:“蘇芷妍和嘉心,負責現場追查和生物樣本驗證;孫堯,繼續深挖加密鏈路和電子記錄,必要時匿名聯絡警方資訊組;卓新銘,整合心理畫像和鄰裡行為,挖掘異常。”
雨夜深沉,燈下的人影交錯,思路紛繁而堅定。
團隊第一次在分歧與爭議中達成默認的協作默契——彼此信任的底線被重新定義,理性和情感交織,暗影中的疑蹤逐漸具象。
窗外的雨終於緩慢停歇,空氣中混雜著濕冷與微弱的希望。智探社的會議室裡,白板上的痕跡未曾擦去,卻已多出一道紅色彎弧,彷彿為新的線索標記出了前方。
所有人的目光都定格在那道弧線上,冇有一人退縮。
夜色下,智探社與隱藏的黑暗再次拉近距離,戰局由此悄然轉向更深一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