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林陽自傳琴絃上的年輪番外篇 > 第123章 落葉堆裡的玻璃球——九月校道的奧運餘溫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林陽自傳琴絃上的年輪番外篇 第123章 落葉堆裡的玻璃球——九月校道的奧運餘溫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長春的九月把空氣濾得清亮,林陽踩著滿地金黃的落葉去圖書館時,鞋底碾過的銀杏葉發出脆響。校道旁的公告欄還貼著未撕淨的奧運海報,邊角捲起的“同一個世界”字樣下,不知誰用粉筆添了句:“同一個秋天,我們都在發光”。書包側袋裡的玻璃球隨著步伐輕晃,那是社區小女孩送的“火種”,此刻在陽光下透出琥珀色的光。

“林陽!等會兒!”趙磊抱著一摞考研資料追上來,額角沾著片楓葉,“你聽說冇?校出版社要把《夏蟬與火炬》做成文創筆記本了!剛纔我看見樣稿,內頁印著你小說裡的金句,還有紀念林的照片!”他晃了晃手裡的宣傳單,“下週的‘奧運精神傳承展’,你得去當嘉賓,講講小說背後的故事。”

圖書館七樓的自習區飄著新書油墨味。林陽剛坐下,就看見對麵的女生正在讀《夏蟬與火炬》的列印版,書頁間夾著枚銀杏葉書簽。她突然抬頭:“同學,你是不是書裡寫的那個火炬手?”他還冇回答,女生已從包裡掏出個玻璃瓶,裡麵裝滿了彩色玻璃球:“我照著書裡寫的,收集了一夏天的玻璃球,打算秋天埋進紀念林,當‘文學火種’。”

窗外傳來一陣喧鬨。體育係的學生們正在搬運充氣五環,為下週的展覽做準備。林陽想起八月底奧運閉幕那天,學校組織的“星光火炬跑”——每個人舉著LEd燈做的火炬,繞著操場跑圈,紀念林的卡片上掛滿了閉幕感想。有張卡片他至今記得:“夏天的奧運像玻璃球,秋天了還在發光。”

(二)津南商場的火炬訂單

手機在堆滿專業書的縫隙裡震動,螢幕亮起時,林陽正用紅筆在畢業論文大綱上畫重點。表姐李曼的頭像跳個不停,對話框裡甩出一串語音:“林陽!姐這兒接了個大訂單!”他點開聽,背景音裡全是包裝紙的嘩啦聲,“有個幼兒園要訂三百個奧運火炬模型當教具,園長說看了你的小說,覺得‘讓孩子從小握著光’特彆有意義!”

“三百個?你們商場存貨夠嗎?”林陽忍不住笑。

“夠啥呀!”李曼的聲音透著興奮,“我跟經理申請了定製款,手柄刻著‘夏蟬與火炬’的字樣,頂端‘火焰’用的是你說的那種反光紙!對了,園長還問能不能請你錄個視頻,給孩子們講講‘火炬裡的玻璃球故事’。”她頓了頓,壓低聲音,“你老姑知道了,非說這是‘文化輸出’,讓我把你小說列印稿擺櫃檯上當宣傳——你說等冬天你回老家,能不能給我們商場的孩子們上堂寫作課?”

掛了電話,林陽望著窗外漸漸變紅的爬山虎。上週出版社編輯打電話說,《夏蟬與火炬》的精選集裡要收錄一篇他的創作談,標題暫定“從操場到鳥巢:一個80後的奧運敘事”。他想起昨晚寫到淩晨的段落:主角在秋天的紀念林裡挖出去年埋下的玻璃球,發現球麵上凝結著露珠,像封存了整個夏天的陽光。

書包裡的校報邊角被風吹動,那篇學術論文競賽的報道已經泛黃。績點3.8的目標在期末如願達成,現在畢業論文成了新的戰場。但每當他對著枯燥的理論發愁時,總會想起表姐說的“火炬訂單”,想起社區孩子亮晶晶的眼睛,那些瞬間讓冰冷的文字有了溫度。

(三)傳承展上的老照片

“奧運精神傳承展”在週末開幕。林陽站在展廳入口,看見雅典老火炬手的照片被放大掛在顯眼位置,照片裡的老人正舉著火炬微笑,背景是2004年雅典的衛城。照片下方的展簽寫著:“火炬傳遞的不是火焰,而是

generations

of

light(代際之光)”。

“林陽同學!”老人的聲音從身後傳來。他轉身看見老人戴著新的奧運手環,手裡捧著個木盒,“這是我當年傳遞的火炬複製品,今天帶來給孩子們看看。”打開木盒,金屬火炬上的古希臘文字在燈光下閃著幽光,手柄處有道明顯的刻痕,和林陽傳遞的那支仿製品上的痕跡驚人地相似。

“知道這道刻痕怎麼來的嗎?”老人指著刻痕,“2004年傳遞時,我前麵的希臘小姑娘不小心摔了一跤,火炬磕在石階上留下的。後來我問她為什麼哭,她說‘怕火炬的光滅了’,我就跟她說:‘光在心裡,不在火炬上。’”他忽然轉向林陽,“你小說裡寫的‘玻璃球火種’,跟這話一個意思。”

展廳角落的螢幕循環播放著長師火炬傳遞的影像。林陽看見自己跑過圖書館台階的畫麵,火炬的影子投在牆上,旁邊有片爬山虎葉子恰好落在“火焰”位置。有個紮羊角辮的小女孩指著螢幕喊:“媽媽!那是給我玻璃罐的哥哥!”她手裡舉著的紙板火炬上,歪歪扭扭貼著彩色玻璃紙,在燈光下晃出細碎的光。

“林陽哥哥!”小女孩跑過來,往他手裡塞了顆用彩泥做的“玻璃球”,“這是我做的秋天版火種,裡麪包著楓葉呢!”彩泥球沉甸甸的,像握著一小塊凝結的秋光。林陽想起《夏蟬與火炬》的最新章節:主角在秋天的社區活動裡,教孩子們用落葉做火炬,點燃時升起的不是煙,而是無數片飛舞的金葉子。

(四)畢業論文裡的文學微光

十月的長春開始落雪,林陽的畢業論文進入攻堅階段。深夜的自習室裡,《教育心理學》的書頁間夾著傳承展的宣傳單,老火炬手的那句話“光在心裡”被他用熒光筆圈了又圈。他嘗試把小說裡的“自我決定理論”應用到奧運精神傳承的研究中,卻總覺得理論框架裡缺了點什麼。

“還在愁論文?”李雪抱著兩杯熱咖啡推門進來,“告訴你個好訊息:《夏蟬與火炬》被選為‘大學生暑期實踐推薦讀物’了!教育部官網都發了通知,說你的文字‘展現了青年與時代的同頻共振’。”她指著電腦螢幕,“你看這個評論:‘讀這本書時,我正在社區當奧運知識講解員,突然明白主角說的‘火炬在操場’是什麼意思。’”

咖啡的熱氣模糊了眼鏡片。林陽想起上週在社區做調研時,看見那個戴眼鏡的小男孩正在給老人讀《夏蟬與火炬》,他用樹枝在地上畫著火炬說:“書裡說,火炬手跑完一程,光就留在了路上。”這句話像道閃電,忽然照亮了他論文裡卡住的部分——原來所謂的“傳承”,從來不是理論的堆砌,而是無數個這樣的瞬間,讓光在人與人之間流轉。

他重新打開文檔,在“奧運精神的代際傳遞”章節下寫下:“當我們在畢業論文裡討論‘社會認知理論’時,社區的孩子正在用落葉做火炬;當學術論文引用‘自我效能感’時,商場的表姐正在把小說裡的句子講給顧客聽。這些看似無關的場景,其實都在回答同一個問題:光如何從一本書、一支火炬,變成千萬人心裡的火種。”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圖書館的燈光映在雪地上,像撒了一地的玻璃球。林陽想起表姐寄來的火炬模型訂單,想起傳承展上小女孩的彩泥球,想起老火炬手柄上的刻痕,忽然覺得畢業論文的枯燥公式裡,也開始透出微光——那是理論與實踐碰撞出的光,是文字與生活交織出的光。

(五)冬夜裡的玻璃球信箱

初雪覆蓋長春的那晚,林陽收到了出版社寄來的《夏蟬與火炬》精選集樣書。深藍色的封麵上,燙金的火炬圖案裡嵌著真正的玻璃碎鑽,在檯燈下一閃一閃。扉頁有段手寫寄語:“致所有在生活裡舉著火炬的人——無論那火炬是玻璃球、落葉,還是一本書。”

“林陽!樓下有人找!”趙磊的聲音從宿舍樓下傳來。他裹著羽絨服跑下去,看見社區的王阿姨站在雪地裡,手裡捧著個鐵皮信箱:“孩子們讓我把這個送給你,說裡麵是‘冬天的火種’。”信箱上用紅漆畫著奧運五環,投遞口塞滿了信封,每封信上都畫著火炬。

最上麵的信來自那個戴眼鏡的小男孩,字跡比夏天時工整了些:“林陽哥哥,我用你教的方法,把家裡的廢燈泡做成了‘冬日夜光火炬’,晚上舉著它回家,感覺路燈都冇那麼冷了。媽媽說,這就是你書裡寫的‘心裡有光,雪地也暖’。”信紙上還粘著片乾楓葉,葉脈清晰得像火炬上的祥雲紋路。

第二封信來自津南商場的李曼,信紙是商場的購物小票背麵,上麵用馬克筆寫著:“姐賣出去五百個火炬模型了!有個媽媽買給自閉症兒子,說孩子第一次對著火炬笑了。你老姑讓我告訴你,她把你的小說讀給菜市場的攤主聽,現在大家賣菜都喊‘奧運價,不摻假’!”

雪粒子打在鐵皮信箱上沙沙作響。林陽抱著信箱往回走,路燈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長,像正在傳遞的火炬手。他想起《夏蟬與火炬》的結局章節,主角在冬夜收到一個匿名包裹,裡麵是顆用冰雕成的玻璃球,附言寫著:“冬天的光藏在冰裡,等春天來了就化做露珠。”

宿舍裡,趙磊正在拆表姐寄來的包裹。“林陽你看!你姐寄了奧運主題暖手寶,造型是火炬!”暖手寶的紅色綢帶在燈光下晃著,讓林陽想起傳遞火炬那天的晨光。他打開信箱,把信一封封擺在桌上,雪光映著信紙,每封信上的火炬畫都在發光。

手機震動起來,是李雪的訊息,附帶一張照片:校出版社的文創筆記本已經上市,封麵印著紀念林的雪景,角落裡有行小字:“冬天的落葉下,埋著春天的玻璃球。”照片下方是編輯的留言:“樣書反響特彆好,有讀者說在筆記本裡看見自己的故事了。”

林陽拿起精選集樣書,指尖劃過封麵上的玻璃碎鑽。窗外的雪還在下,但他知道,那些埋在紀念林裡的玻璃球,那些寄存在信箱裡的信件,那些藏在表姐訂單裡的笑容,都在這個冬天裡發著光。就像老火炬手說的,光從來不在火炬上,而在每個接過它、又把它傳遞下去的人心裡。

他翻開筆記本,在新章節的標題欄寫下:《冬夜的火炬信箱》。正文開頭是:“當主角打開那個落滿雪花的鐵皮信箱時,忽然明白奧運精神從不是某個夏天的限定記憶,而是像玻璃球一樣,把每個季節的光都封存起來,等著在某個寒冷的夜裡,突然照亮整個世界。”

關上檯燈前,他把社區孩子送的彩泥球放在窗台上。雪光透過彩泥,映出裡麪包裹的楓葉脈絡,像極了奧運火炬上的紋路。遠處傳來宿舍樓的熄燈哨,混著隱約的蟬鳴——那是去年夏天留在記憶裡的聲音,此刻在冬夜裡聽來,竟像是無數顆心在雪下跳動,等待著春天的第一縷光,將它們重新點燃。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