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夏無恙 第24章 歲歲年年人不同(六)
-
歲歲年年人不同(六)
第二天一早,周予夏和平時一樣,帶著李清婕巡診。
她從護士長手中接過護士用住院患者觀察量表。
與精神科醫生相比,護士每天都有大量時間與病人相處。
依照病人情況及時填寫觀察量表,能夠清晰展現患者康複情況,也成為臨床醫生判斷病人能否出院的重要指標。
周予夏定睛看了會兒量表評價,片刻後,對病人和家屬揚起和善的笑容。
“恢複情況良好,今天可以出院了。就算症狀消失還是要繼續吃藥,防止複發,所以出院後一定要按時按量服藥。李醫生會發給你們一份居家康複指南,如果有任何疑問,可以隨時來找我,一個月後來複查見。”
周予夏走到下個床位旁邊,聽見門外傳來密集的腳步聲。
餘光一瞥,看見黎初臨身後跟著一群學生,從病房門口路過。
那抹修長的身影在一眾人群中十分惹眼。
隻是一晃而過中,周予夏還是看見他戴著口罩,手掌虛握成拳頭,遮掩著輕咳了一聲。
昨晚他們在江邊閒坐,江邊的涼風裡散著潮氣,他把自己的外套給了周予夏披上,自己隻穿著一件單薄的襯衫,由此吹了風著了涼。
周予夏從小抵抗力差,感冒發燒都是尋常便飯。
老人常說愛得小病的人,不容易得大病。
她覺得倒是有幾分道理。
成年後,她基本冇再感冒過,就算偶爾咽喉腫痛也不會輕易發燒,算是另類上的健康。
黎初臨和她不一樣。
彆看他身上全是訓練過的精緊的肌肉,特彆容易受涼感冒,而且每次感冒必發燒。
想到這裡,她心裡有些過意不去。
打算一會兒趁休息時,去他辦公室聊表關心。
可是今天偏偏趕上科室開會整合病曆,係統又出錯,給她一口氣安排了五位坐診病人。
早上剛到醫院就一直在忙,連喝水的功夫都冇有。
忙完已經將近下午一點,她趕著去江立醫科大學,來不及去看黎初臨了。
周予夏從抽屜裡拿出一個麪包墊肚子,三兩下吃完,立刻收拾東西出醫院。
幸好醫院距離大學不過兩公裡,打車兩三分鐘就到了校門口。
她趁等車的間隙時間,給黎初臨發了條問候簡訊。
隻是他一直冇回。
本來趙庭之也要過來,但臨時被分配了其他的工作,也就冇來。
周予夏有了上次的經驗,感覺自己也能搞定。
便讓李清婕留在醫院繼續整理江立一中的工作報告,今晚下班前需要她過審上交的。
出租車在大學門口停穩了。
她下來時,嚇了一大跳。
這與她印象中的江立醫科大學完全不同。
大學的校門口正對西方,左右設了各兩根硃紅色的立柱,呈現三開“牌坊”式,簷頂兩端的垂脊處,左側設置三隻獬豸,右側設置三隻狻猊,取自祥瑞神獸,護佑平安之意。
大門正中間為了方便車輛通行改成了自動擡杆的車道,兩側分彆有供學生出入的偏門。
正門門楣上放置一塊鐫刻“江立醫科大學”的藍底金字牌匾,最頂端正脊中央還有一根旗幟桅杆。
太陽從東方升起,正好順著校門牌頂部的欄杆從下自上緩緩上升至最高處。
寓意校園孕育醫學學子如日出東方一樣徐徐降生。
傍晚時日落西方,暖橙色的日光照在匾額上,把字體反射出閃耀的光輝。
梧桐生矣,於彼朝陽。
從偏門走進去,是長達三百米左右的梧桐樹群。
筆直大道上錯落分佈很多通往教學樓的小徑,無處不是美好寓意的新巧設計。
周予夏按照標識,一下就找到圖書館禮堂。
再次驚訝。
圖書館的外觀也模樣大改。
從前的五層樓房現在加至十九層,擡頭望去,左側灰色磚牆麵上刻著“黎塘書院”四個字,右邊豎排標註了“黎滿樓先生贈字”。
看來學校將原來的圖書館和黎書堂合併,統一建成了大型圖書館。
她邁過三十幾層台階後纔到達一樓。
有時候真不明白為什麼很多大學的圖書館前麵都有那麼多台階。
禁不住想到那個冷笑話: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學校念在周予夏是學校優秀畢業生代表,安排了最大的演講報告廳。
她站在講台上,朝觀眾席望去,少說有九百個席位。
現在時間還早,學生還冇到。
周予夏有點緊張,手心冒了一層冷汗。
上一次這麼多人席位還是研究生第一年演講決賽時候,當時大概500人來觀看,不知道今天會來多少人。
她與學校的工作人員打過招呼後,打開電腦上傳演講相關的幻燈片資料。
期間同學熙熙攘攘的進來落座,等她再看向觀眾席時,竟然坐得滿滿噹噹,座無虛席。
最前麵一排坐著學校的相關領導,有幾位還是她上大學時的老師。
周予夏看到後,急忙下台上前打招呼,挨個問好。
下午兩點整,講座準時開始。
周予夏走到講台前,半鞠躬。
台下的學生很配合地鼓掌歡迎。
周予夏上身一件杏白色的麻混紡暗條紋立領襯衫,下麵是條天灰色垂墜感的西裝褲,出於在座都是同專業的考量,冇穿白大褂,隻佩戴了工作證,深綠色的掛繩讓人眼前一亮。
等禮堂完全安靜後,周予夏露出一個溫和有好的笑容,湊近麥克風的位置。
“大家好。我是江立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臨床精神科的主治醫生,周予夏。今天能站在這裡分享精神醫學建設道路上的心得,榮幸之至。”
“自然界中幾乎找不到與心理因素無關的疾病。who調查研究表明,70以上的人會以攻擊自己身體器官的方式來消化自己的情緒,在精神病學領域,稱之為,軀體化障礙。”
周予夏換了個支撐手肘的動作,聲音柔和,卻不失沉穩。
“不知道大家是否聽說過係統論創建者維納的‘現代黑箱理論’。該理論是指,我們隻能用資訊輸入與功能輸出的方式來研究,無法直接探知內部結構的係統……患了精神疾病的大腦,就相當於這個黑箱。”
“我們不能直接用拍個片子,做個核磁共振就能確切得出病因從而得知發病機製,隻能記錄現象
從冗雜繁多的病症表現中總結規律。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是十分艱辛的過程。”
“從第一代精神藥物誕生至今,隻過了短短的幾十年,對於很多精神障礙的發病原因,仍然等待我們的探索,這也意味著,精神科學領域,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援,或許在座中,就有能解決醫學難題的大人物。”
與正值青春期的少年不同,大學生具備更豐富的理論基礎,而且都是學醫的同學,周予夏準備了專業性更強的內容,更多介紹實際看診案例以及應對辦法。
上次黎初臨交給她的資料,這次就派上了用場。
講到一半,周予夏看見報告廳後門微開,一個身形修長清爽乾淨的男人帶著口罩就近安靜坐下。
他怎麼來了
周予夏詫異一瞬。
黎初臨的狀態實在說不上良好,冇有穿平日的西裝襯衫,隻是隨意套了身灰色連帽衛衣和黑色運動褲,不仔細看,還以為是哪個旁聽的大學生。
她稍微瞥了眼就收回視線,繼續講解。
學術氛圍愈加熱烈,在預留二十分鐘的現場問答時達到了最高峰。
一個戴著黑框眼鏡的女生舉手提問,“請問周醫生為什麼選擇精神病學領域?”
周予夏唇線微彎,一本正經地答道:“大概因為……遲來的中二病。”
講堂內一片笑聲。
得到了緩和氣氛的效果後,她繼續說:“在我還是學生的時候,就喜歡思考生存的意義。尼采,叔本華,孟德斯鳩都是我的精神導師,每次讀到這些專著名作,都會不由得感歎,同樣是人類,他們怎麼可以有這樣新穎的想法?”
“醫生嘛,救死扶傷,崇高偉大的職業,誰不想懸壺濟世,成為萬人敬仰的教授專家呢可是帶著這份心情,隨著對疑難雜症的深入瞭解,我發現人體中最神秘的器官——大腦。”
“作為高級神經活動的基礎,平均1400克的重量,卻承載著將近140億個神經細胞。肢體出了問題可以截肢,器臟出了問題可以嘗試移植。大腦呢?”
周予夏停頓三秒後,又說:“昏迷,持續性植物狀態,最後腦死亡。”
“在這個過程中,我被腦科學深深吸引,最後選擇研究投入精神病學領域。”
她補了一句:“有一點要澄清一下,精神科不是隻會話療勸人吃藥哦,也會做手術和心理治療的。”
周予夏突然轉換語氣,讓底下的學生忍不住低聲嘻笑。
接著,一個靦腆的男生站起來:“可以請周醫生對有誌於入行的後輩提兩句建議嗎?”
她帶著敬意示意坐在最前麵的一排人,笑道:“前排坐著很多我的前輩,我怎麼敢在他們麵前提建議。”
被提到的教授老師被周予夏的幽默逗笑,擺手示讓她但說無妨。
周予夏點點頭,又道:“其實不論選擇哪個科室,隻要入了這個行業,壓力是不可避免的。”
“首先,還是要有堅定的意誌,否則其他都是妄談;其次,醫患問題最近討論的比較熱烈,相信大家也有所耳聞。精神醫生更是每日都在和不同類型的人打交道,和各種患者鬥智鬥勇。一定要耐心傾聽,保持真誠,絕對不要站在製高點上去淩駕征服他們,保持友好開放包容的心態纔是最重要的,還有就是,保護好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