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夏無恙 第16章 年年歲歲花相似(三)
-
年年歲歲花相似(三)
周予夏瞋目結舌。
糖醋小排,東瓜炒毛豆,辣子雞,木樨肉,滑肉絲瓜湯。
可是他們才兩個人
是兩個人吧?
周予夏眨巴眨巴眼睛,問:“做這麼多,還有人要來嗎?”
“就我們兩個。”
黎初臨擺了一小碗米飯放到她麵前。
周予夏接過後道謝一聲,然後夾起一塊小排骨,細細品嚐。
嗯,口感豐富,肉質軟嫩。
她又嚐了其他的菜,深處那道被強行豎起的心牆悄無聲息間潰散,最後實在忍不住。
“你的手藝真不錯,要是去開店,我入股。”
雖然她愛捧場,但唯獨黎初臨做菜的味道,她都是發自肺腑的誇讚。
黎初臨淺淺地笑了,“好啊,我做菜,你收錢。”
周予夏睨他一眼。
話是她先說的,可到了黎初臨的口裡味道就變了。
黎初臨盛了一小碗湯擺在她麵前晾著。
又提醒說:“慢點吃。”
周予夏望著這碗湯突然聯想到那天在飯店裡他給她盛的粥,突然回神,感覺自己太放鬆了,於是正襟危坐,改為慢慢小口咀嚼。
疲憊過後反而冇胃口,黎初臨吃的不多,冇過一會兒就停筷了,再就是支著手肘看她享用。
他很瞭解她。
周予夏對於美食的口味隨地域而變。
當地喜歡吃辣,她就會吃辣,後來去了北市,那裡的菜肴清鮮嫩滑,以彆具風味的北菜聞名全國,她又開始愛上那裡的口味。
黎初臨對味道不挑剔,吃菜都依照周予夏的口味。
上次在店裡吃飯時那道木樨肉,她多吃了兩口,這次他特意學做上桌,果然她喜歡吃。
飯後她自告奮勇刷碗,黎初臨也冇攔她,回房間也換了身休閒的居家服。
等周予夏忙完從廚房出來,看見黎初臨此刻活脫脫像個大學生。
他穿著一件黑色的短袖衛衣,筆記本電腦放在腿上,雙手在鍵盤上敲來敲去。
隨著手部的移動,微微發力,腕處的筋骨線條分明。
坐在那裡,像是在給奢侈大牌拍廣告一樣。
都說情人眼裡出西施,可有些人偏偏什麼也冇做,一舉一動就足以吸引人。
冇等她繼續想下去,西褲口袋裡的手機震了一下。
拿起一看,表情複雜。
她悄悄瞥了眼坐在沙發上發出好友申請的那人,視線又落回這張黑底白色線條的頭像。
天知道她多想拒絕申請。
上班後的資訊往來,她都是直接找了黎初臨的工作微信,就怕和他有過多交集。
這個小小的同意按鍵蘊含了太多的意味,就像潘多拉的寶盒一樣,你永遠不知道裡麵藏著什麼致命的危險
這就是今晚吃飯的目的吧,周予夏心想。
先出動滿滿打探軍情,在做一頓美味的菜肴打動她的胃。
她毫無反擊之力。
“開會時看到有篇最新精神醫學的研究資料,可能對你有用,我發給你。”
黎初臨神色依舊,不帶任何矯飾的言語。
就好像在問她:同意還是同意?
周予夏在心裡默
默歎了一口氣,隨後點了同意,接著螢幕上陡然跳轉,出現那個熟悉而陌生的對話框。
黎初臨幾乎是立刻就發送過來檔案。
她一點開,滿屏的英文單詞刷啦啦鋪開來。
很多醫學專業英文術語,周予夏大致翻看了一下。
關於人腦造成係統層麵損害的高危因素建立可追蹤參數的研究。
觀點不錯,以後可以在科普講座中用到。
黎初臨又敲兩下電腦,合上後起身從她身旁經過,再回來時兩手都拿了東西,說:“今天接診一位想要做腦立體定向術的精神疾病患者。”
他走到予夏麵前,把那碗放了菠蘿藍莓的酸奶杯遞給她,接著把另一罐低糖酸奶倒在滿滿的小碗裡。
“腦立體定向?”周予夏一聽來了精神。
腦立體定向手術是近些年提出的新型治療方法,通過對頑固性精神疾病手術治療達到治癒。
隻是她不推崇。
一來手術費用會讓很多人卻步,二來隻能針對嚴重型,何況冇有足夠依據支撐長久術後恢複,三是精神醫學的發病機製仍然是研究課題,連發病機製都冇搞清楚就做手術,不能排除後遺症的可能性。
黎初臨雙手撐在麵前單人沙發的椅背上,解釋道:“嗯,從周邊市過來,精神分裂症十三年了,聽說江立醫院能做手術,就過來了。”
“如果吃藥都冇有效果,手術未嘗不可,患者以及家屬怎麼說?”
話畢,她拾起酸奶杯裡的掛了一層乳白的藍莓,輕輕咬開裡麵的果肉。
“患者一直深受幻覺幻聽的痛苦,幾次都要崩潰,家屬也身心俱疲。”
“有冇有告知他們可能會有後遺症?”
“有。”
黎初臨把滿滿吃乾淨的小碗拿去清洗,邊對她說:“他們還是想做手術治療。”
周予夏點點頭,“我等下回去翻看下資料,我在精神醫院做過幾次立體定向手術,之後拿來給你參考。”
黎初臨回來了,在她斜對麵的單人沙發上坐下,頓一秒,低聲道:“我想聯合精神科共同醫治,請你做第一助手。”
周予夏擡眸看他片刻,沉了沉嗓音,問:“精神科前麵還有十位教授級彆醫師,你確定?”
“隻有你對精神外科有研究。”
他僅僅在講述一個再平常不過的事實,那沉穩平和的語調,也不著痕跡地為這話語增了分量。
黎初臨覺得還不夠,略停片刻,添了一句:“我相信你。”
周予夏有些承受不住這沉甸甸的感覺,狀若無意地垂頭看手裡的酸奶碗。
“我冇意見,但是要請示劉主任。”
“嗯,好。”
在她冇看見的地方,黎初臨聽到她回答時柔了眸光。
治療精神障礙無非兩種方式——吃藥或者心理治療。
心理師冇有開處方藥的權限,隻能通過各種談話療法來改善患者病症;
臨床精神醫師則通過包括藥品,手術等物理療法治療患者的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的大腦病理研究起步晚,發病機製尚不明確,目前階段隻能得出大腦中某些神經物質確實會引發精神障礙,並且像癌症,心腦血管等疾病也可能會造成精神病變的結論。
大部分的綜合醫院,即使是三甲級彆醫院,也僅僅停留在開藥,心理開導等治療手段層麵。
俗話說“心病還需心藥治”。
周予夏不以為然。
既然身體與心理能夠互相造成影響,引起器質性和非器質性疾病,那麼手術治療抑鬱症,精神分裂症甚至人格障礙並不是天方夜譚。
所以她研究生畢業後,選擇在北市精神專科醫院研修工作。
然而就算是全國精神專科最具權威的代表,手術量也遠遠達不到科研需求。
但,有總比冇有好。
大腦神經組織密集,稍有不慎便會留下後遺症。
雖然事實證明手術可以改善精神疾病,可是與預後效果相提,終究杯水車薪。
手術前,她必須向患者及其家屬多次確認手術相關事宜。
想到這裡,周予夏有些按捺不住內心的急躁。
她坐不住了,於是起身告辭。
黎初臨牽著滿滿把她送回家門口。
周予夏推辭好幾次,可滿滿卻很配合主人的想法非要送她,否則就哼唧唧裝委屈。
她現在真的懷疑這隻薩摩耶是人變的。
次日一早。
黎初臨照常查房,霍然作為住院總醫師跟在最前麵,身後跟著三個住院醫師,最後還有兩個實習期的研究生,隊伍浩浩蕩蕩。
他徑直走到6樓住院部儘頭的病房,問霍然:“病人情況說一下。”
“男性患者,52歲,三週前事故顱骨骨折,上週五腦積水引流手術,今天是住院第十天,身體各項指標冇有問題了。”
黎初臨想起來了,是予夏那晚在急診室幫忙穿刺的患者。
他推開拉門,走到3床前,用平日溫和自然的口吻道:“患者,感覺怎麼樣?”
中年男子正在病床上坐著看報紙,未見其人就聽見一陣腳步聲,先擡起了頭。
緊接著就看見給自己做手術的年輕教授,身後跟著大批醫生專程進來看自己,不好意思地笑了,說:“我感覺好多了,實在麻煩黎大夫,都怪我當初急著出院,冇想到居然真的腦子積水了。”
黎初臨拉下口罩,露出一雙彎了弧度的笑眼,順著病人的話,說:“以後可要聽醫生的話。”
他撕開操作檯上的包裝袋,戴上一副無菌手套,輕輕扶住患者的顱骨來回檢視傷口位置,再開口時點了點頭。
“癒合恢複良好,今天可以出院了。”
黎初臨檢查完畢摘下手套,接過霍然手中的病曆單簽字,繼續說:“一個月後要來醫院複診。腦積水分流後可能會發生感染,一般在術後三個月內發生。現在是四月底,後推一年,到明年四月底之前都要按時來醫院複查。如果有不適,尤其是出現嚴重頭痛或者像之前昏厥,噁心的症狀,隨時過來醫院。”
為了給人反應理解的時間,黎初臨特意放慢語速,不疾不徐地交代著。
中年男子聽完後,還是有發懵,又問:“複診都要做啥呢?”
“通常需要照ct,恢複得好就冇問題,不行還要繼續分流。”
男子手掌來回磨蹭乾燥的病號服,有些猶豫,“醫生啊,我今年已經因為大病小病照了五次ct了,會不會有輻射不安全。”
黎初臨耐心道:“這點請放心,ct的輻射很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聽罷,這才長舒一口氣。
“出院後的注意事項將由霍醫生為您介紹,冇什麼問題,我們一個月後見。”
話畢,黎初臨又領著學生們出了房門,轉而走進隔壁的病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