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夏無恙 第0章 後記
-
後記
周醫生視角——
江立醫科大學流傳這樣一句話:
“能在江醫大讀完神經醫學博士的,都是瘋子。”
權威與嚴苛讓江立醫科大成為全國臨床醫學的教研聖地。
不少學生挑燈夜戰,擠破腦袋也要考進來。等到如願以償後卻發現,這所大學的要求高得出奇,難怪多個亞專業學科超越全國醫學排名第一的北市大學。
其中神經醫學專業的水平更是領先國際,學生報考率最高,也最難考,所以纔有如上這句又愛又恨又敬的俗語。
在這群“瘋子”中,有股清流——黎初臨。
周予夏進大學第一天就知道黎初臨這號人物。
畢竟這位相貌不凡,溫潤聰穎的高材生是不少春心萌動少女考入這所大學的理由。
他是周予夏大四歲的學長。
按常理,她剛考進去,黎初臨差不多邁入實習工作的大門了,偏偏他讀的是學校神經醫學係本博連讀,要八年纔算修行畢業,她也有幸在校園見到過幾麵。
黎初臨是江立醫科大學最引以為傲的神經外科專家黎滿樓教授的直係獨孫,在校期間成績優異,實習期起就一直在江立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工作,現在大學正門走廊上的優秀畢業生代表,還有他的位置。
他理論基礎紮實,又懂得融會貫通,寒暑假到醫院實習,教授搶著預定他。
彆人都是爭先恐後地預定導師,在他這裡剛好反過來。
作為江立市當年的高考理科狀元,現在每逢高考時節,也必然會被拉出來采訪報道,成了江立醫科大學招生的“活招牌”。
不為彆的,黎初臨身高修長,長相端正,是毫無爭議的校草學霸。
每當同學們因為咀嚼枯燥乏味的醫書懨懨時,任課老師總會不厭其煩地搬出他這個典範來。
“從上大學到博士畢業一直是第一名。”
“公眾選修課的成績都冇下過97分。”
“代表班級參加運動會,拿了五項一等獎。”
這樣優秀的高素質人才偏偏冇有一點驕橫,對待任何人都謙虛溫和,每個院係都有他的朋友。
她大一迎新晚會的時候,看見黎初臨還被拉出來表演了一段小提琴獨奏。
那天晚會結束後,舞台後門被堵得水泄不通,周予夏當時還以為學校請來了大牌明星,後來隔著人群,遠遠看見他還穿著那身表演時的白襯衫黑褲子,被一群女生團團圍住,還是負責維護秩序的學委和老師攔著纔沒發生事故。
周予夏對此並不上心。
這樣的風雲人物彆提做朋友,連見一麵都十分困難。
何況就所有人的描述來說,怎麼說,她覺得黎初臨有點可憐。
被大家理所當然的崇拜欽佩,一直被期待,被投以仰視的目光,最後被冠上“天才”的名號。
是不是天才,她不清楚,隻不過她不止一次看見黎初臨垂頭看書。
人們卻輕描淡寫的一句羨慕話:他果然是天才!我們這種普通人天生冇有贏的機會,然後對他的努力全然視而不見。
於是她暗暗替黎初臨覺得不公平。
當然,他本人對此並不知情。
周予夏趕上成為黎滿樓教授退休前最後一批本科生。
能從師於全國首屈一指的神經科教授,對於他們這群初入茅廬的孩子來說,是莫大的光榮。
在彆人因為高考結束放鬆懈怠的時候,周予夏比以前還要刻苦學習。
年級第一,學生會,班委,凡是對今後有幫助的比賽職位,她全都用力爭取到了,不到兩個月就得到了黎教授的青睞。
黎滿樓教授上課必叫她回答問題,對她的要求也比其他同學嚴格,覺得她是塊學醫的好料子,幸好,後來她不負所托,也拿到過一些小成就。
江
立市黎家是學醫世家,黎家人大多從事醫療行業,對現代醫學各個分支領域都做出過傑出貢獻。
黎滿樓教授還接到過國家級院士的邀請,隻是他嫌遠,拒絕了。
教授向大學捐贈過許多古書典籍,江立醫科大學為此興建了黎書堂,來宣傳黎教授的傑出貢獻。當然,古書之類的都被放在玻璃櫃中展示,供學生借閱的都是影印本,後來陸續有其他教授學者捐贈書籍,黎書堂也成了江立醫科大學的第二大圖書館。
周予夏和黎初臨便是在這裡認識的。
剛上大一那年,她參加了黎書堂的半工半讀助學項目,憑藉優秀的學業背景和口纔得到圖書管理員的實習位置。彆看隻是一個小小的職位,競爭率卻是一勝一百。
那時黎初臨正在熬夜準備實驗論文,每天在黎書堂早進晚出,周予夏就算再遲鈍,看見頻繁出現的借閱人名字也不免側目看他。
他經常坐在前台左側第三排靠窗的位置,桌子上擺著幾摞醫學專著,兩隻黑色簽字筆和一個黑色的水杯,偶爾在筆記本上寫寫畫畫,一坐就是一天。
他脾氣確實很好,經常有同學主動找他打招呼。就算總是被打擾,他也冇有流露任何不悅。
一來二去,他看見周予夏坐在前台還會主動點頭打招呼,隻是兩個人都冇有和對方主動交談過。
或許在校園裡偶遇,都不會認出她是圖書管理員。
周予夏是這樣認為的。
她記得有一次,在宿舍中無意間說起黎初臨經常在黎書堂看書學習的事,宿舍立刻沸騰。第二天,她的室友甚至班上的同學都紮堆去黎書堂自習,可是那一週黎初臨偏偏代表學校參賽去了,這件事也就漸漸被淡忘了。
大學第三年,黎初臨擔任助教,她被選為課代表,他們才第一次說上話。
再後來,黎初臨進入博士研究生第一年,辭去了助教工作,全身心投入科研,邀請她協同參與實驗研究。
機會寶貴,周予夏也就答應了。
“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
當時的指導老師每次都會滿意地咂咂嘴說:“接下來請我們的日月合壁上台展示一下。”
日月合壁就是指黎初臨與周予夏的搭檔組合。
尤其是他們穿著實驗白大褂,戴著防護手套和護目鏡,站在講台前進行階段彙報時,底下都會傳出學長學姐交頭接耳的聲音。
實驗持續了九個月,最後一次去研究室時,黎初臨主動和周予夏告白,她也答應了。
出於尊重周予夏的意願,兩人的情侶事實並冇有公開,而這段秘密戀情也僅維持了兩年。
周予夏本科畢業,黎初臨也獲得博士學位被破格提拔為江立醫科大學的講師,他迫不及待同她分享好訊息,周予夏卻突然人間蒸發,隻留下一條簡訊文字:我們分手吧。
在那之後,腦醫學領域頻爆研究進展,黎初臨的名字也逐漸成為業界標杆,作為江立醫科大學傑出畢業生及其附屬醫院的青年專家,年僅31歲就當選副主任醫師,成為最年輕的神經外科正教授。
周予夏大學畢業後,在家鄉待了幾個月,考上了北市大學的臨床精神醫學專業,並且成功以優秀碩士研究生畢業,畢業後留任於被稱為國內第一精神專科醫院的北市精神醫院,成為北市精神醫學界小有名氣的年輕醫師,同行都十分看好這個小女生。
她卻突然遞交辭呈,離開了北市。
黎醫生視角——
黎初臨是在周予夏離開後才明白自己對她是一見鐘情的。
他從小就好奇心旺盛。
在字還認不全的年紀就經常跑到爺爺的藏書室,偷偷翻看各種古書典籍,隻是他很多字都認不全,隻能看圖畫。
書上的配圖多和醫學相關,耳濡目染多了,上大學以後,其他同學每天在草稿紙上畫示意圖對著一堆陌生名詞死記硬背,他已經開始接觸實際的解剖實驗。
看了幾個月圖畫後,黎初臨不再滿足,每天圍著爸爸媽媽問生字,媽媽被問煩了直接把字典拿過來,教他用字典。
年僅八歲的他就已經掌握絕大部分醫學詞語甚至開始自學醫學英語。
也在不知不覺中踏上了從醫之路。
“大腦是人體最神秘的器官。”
黎初臨的爺爺經常唸叨這句話。
後來家裡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輩患了腦癌,最後因此不治而終。這位長輩對黎初臨照顧有加,他的驟然離世讓黎初臨也對神經醫學產生濃厚興趣,並致力於研究大腦病變。
性情溫和,家教頗好,長得也周正,黎初臨身邊不乏女孩子的追求,可他從來冇對誰動過男女之情,甚至對任何人都冇有過喜歡或者討厭的情緒。
瞿朗小時候總說他的性格像是一塊在太陽底下曝曬的永不融化的冰玉。
焦急,害怕,擔心,憤怒。
喜悅,幸福,同情,哀傷。
這些情緒通通與他溝壑相彆。
直到那年,他頻繁聽到爺爺經常對一個學生讚不絕口,他也隻是止於聽說過。
黎老爺子把家裡的醫學書籍悉數放到學校的黎書堂供學生借閱,他雖然與教授有親屬關係,可除了累活苦差並冇有其他特權,和其他學生一樣,整日來來往往泡在圖書館內查文獻改論文。
十次有九次,他都看見同一個女孩子坐在分診台負責借閱管理圖書,空閒時就坐著看醫學專著。有一次黎初臨瞄了一眼,書本上密密麻麻的英語外文,女生看得饒有興致,一看就是幾個小時。
周予夏。
他看見筆記本上被寫的方方正正的名字。
周予夏一頭黑色的齊肩短髮,髮絲柔順,有時她會把頭髮紮起來,有時候就這樣散著,文靜內斂,是個十分書卷氣的女生,經常穿著藍白色的條紋襯衫和一條牛仔褲,或者是白色襯衫黑色牛仔褲,腳上是各種單色的帆布鞋。
有次她推著推車把圖書放回書架上被過路的學生撞到,黎初臨才第一次看見周予夏的長相,黑黛色的細眉,瞳仁亮晶晶的,好像小兔子的眼睛,她的睫毛纖長濃密,臉龐乾淨不施粉黛,越看越耐看。
身形纖細瘦弱,和舒展的五官不符的是她的身高,在一眾女生中並不突出,倒是和她溫婉清冷的氣質不違和。
黎初臨還書時候會和她注視一兩秒,周予夏帶著淺淺的笑容,眼神中卻又有禮貌的疏離感。
他有幾次在校園裡看見過周予夏的背影。
她永遠是揹著一個帆布袋,手上還抱著幾本教科書,總是一個人匆匆走過,好像在爭分奪秒地趕著去上課學習。
後來黎初臨才意識到,他和周予夏偶遇過無數次,卻一次都冇聽見過她的聲音。
他開始對周予夏產生好奇,並且隨著時間流逝,這種情感每日都更加濃厚,可是他卻害怕了,他不瞭解周予夏的性格,害怕自己的貿然邀約會被拒絕。
黎初臨謙和有禮,和誰都能聊得來,第一次感受到什麼叫望而生怯。
兩人的點頭之交關係持續了兩年之久,終於有了突破。
黎初臨成為任課老師,除了負責大一新生的實驗課還有大三學生的解剖課。
按照往年的經驗,怕嚇著學生,第一節課用動物諸如兔子白鼠什麼的幫學生過度一下。
他趕著去實驗樓給大三學生上課,路上幫一個同學抓住了實驗用的兔子,一低頭髮現是周予夏,這才第一次和她說上話。
在這以後,兩人保持老師與學生的關係。
黎初臨帶完周予夏那屆一年的解剖課課後,因為課題研究太忙,辭了助教的工作,本以為不會再和周予夏有任何交際,誰知和黎教授相識的另一位教授找他推薦本科生參與下一個課題的研究,他立刻想到了她,於是鼓起勇氣邀請周予夏。
她答應了。
自這以後,兩人多了很多單獨相處的機會,一起做研究,開會,偶爾涉及知識盲區,他會替她補充講解。
在課題結束的最後一天,他鼓足勇氣向周予夏告白。
周予夏沉默片刻,回給他最燦爛的笑容,“好。”
在一起後,黎初臨發現原來她很愛笑,對人親切,溫柔不失俏皮。
好看的展覽,跑步,講座,總之是個一直停不下的人。
可是在那雙笑意盈盈的雙眼中是不達深意的
情緒。
在一起兩年間,她雖然偶有抱怨不滿,但那都是情侶間的撒嬌。
周予夏從未在他麵前展現過脆弱的一麵。
她的麵前始終有層不準任何人跨越的界限,黎初臨並不介意,他不是窺探**的人,並且對二人的關係過於自信,相信周予夏如果真的心中有煩悶,早晚會在合適的時候告訴他。
所以兩人後來分手,黎初臨並不怪周予夏不辭而彆。
他認為兩個人會走到這一步,雙方都有責任。
周予夏冇有真正的信任他,他也冇有主動去贏得周予夏的信任。
五年後重逢。
她問他,為什麼不生氣。
怎麼會不生氣,可是他更氣自己,明知道周予夏有心事,卻從冇主動問過。
幸好,來日方長。
他們將有一生的時間去磨合。
小貼士:找看好看得小說,就來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