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口才的力量 > 博愛的情懷,讓你更具親和力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口才的力量 博愛的情懷,讓你更具親和力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博愛的情懷,讓你更具親和力

親和力是以善良情懷和博愛心胸為底托,一種發自內心的特殊稟賦和素養。冷若冰霜的麵孔隻會拒人於千裡之外,虛情假意的表演隻能招致唾棄和罵名,隻有親和力才能贏得他人的好感與尊敬。親和力的核心就是一個“人”字,就是與人為善、相互尊重、相互促進、齊心協力。親和力,少不了一個“真”字,缺不了一個“溫”字,落不下一個“謙”字。

親和力的重點和難點在於對人的親近。

重視每一個朋友,重視每一個相遇的人,像成熟的稻穗一般謙遜,有著大海一般廣闊的包容心。一顆寬容、善良的心,就算吃虧也能坦然;就算被嫉妒,被陷害,也能一笑置之;每天都懷著感恩的心,有著讓自己幸福、也讓身邊的人都幸福的決心!

美國電視脫口秀明星奧普拉,一次主持與幾位曾有吸毒經曆的母親的談話節目,其中一位母親講到,她是因為害怕失去男友才染上毒品的;另一位母親則說,自己之所以來參加節目,公開自己的**,是因為奧普拉從來不說假話。這時候,奧普拉再也忍不住了,衝口而道:“我也吸過可卡因的——咱們同病相憐!”話音剛落,一旁的同事驚慌不已,她卻坦然道:“冇事兒,一切都過去了,一切都會好的。”正是在她的帶動下,說話者才都坦然道出自己的真實感情來。奧普拉的坦率之言,簡直有些“肆無忌憚”了——然而,正因為如此,她的話纔給人一種親切之感,一種可信賴之感,才能得到對方同樣爽快而真誠的迴應。

親和力是人類普遍具有的渴望與他人親近、和諧相處的心理狀態,是人類最基本的心理需求,也是最主要的心理需求。具有親和力的說話方式,其優點是易於消減人與人之間的隔膜,進而使傳達者有效地把自己的思想傳遞給被傳達者。

讓聽者越聽越不想聽,產生厭惡感,想快點遠離的講話就是缺乏親和力所致;讓聽者很想聽,越聽越想聽,產生親近感,感到和你在一起是一件美好的事,於是你便不用擔心說話會影響彼此的關係。親和力拉近心與心之間的距離,對方隻會越來越想接近你。

一個人最大的親和力是讚美他人以及擁有一顆慈悲的心。擁有慈悲寬仁的心,真正的美不是在於外表其財富、權勢等,真正能贏得眾人所受歡迎的還是心靈的美。

蘇軾是個大才子,佛印是個高僧,兩人經常一起參禪、打坐,開玩笑。

一天,

兩人又在一起打坐。蘇軾問:“你看看我像什麼啊?”佛印說:“我看你像尊佛。”蘇軾聽後大笑,對佛印說:“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兒像什麼?就活像一攤牛糞。”佛印吃了啞巴虧,一時無言。

蘇軾回家,在蘇小妹麵前炫耀這件事。

蘇小妹冷笑一下,對哥哥說:“你知道參禪的人最講究的是什麼?是見心見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說看你像尊佛,說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說佛印像牛糞,想想你心裡有什麼吧!”

生命就像回聲,你送出什麼它就送回什麼,你播種什麼就收穫什麼,你給予什麼就得到什麼。你想要彆人是你的朋友,首先你得是彆人的朋友。心要靠心來交換,感情隻有用感情來博取。

親和力就是不驕傲、不自卑,以平和、耐心、自信的狀態去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安靜地聽彆人講話,熱情地參與談話,不以自己為中心,顧及彆人的心情,善於調動氣氛。贏得交際親和力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1主動攀談,求得他人認可

言為心聲,隻有用語言與彆人交談,彆人才能更好地認識你,你也才能更好地認識彆人。以交談的方式與彆人溝通,可促進和深化交往。

2.善意疏導,消除他人誤解

人與人之間出現矛盾、摩擦是正常的,關鍵是要多溝通,說開了,彼此之間就會取得理解,逐步磨合,再走向和諧。

尤其是一些不必要的矛盾,隻要稍作一點解釋,就會弄清事實,澄清是非,讓矛盾雙方化乾戈為玉帛。

3.溫和解釋,贏得他人佩服

要想取得對方的信任以利於溝通,就要注意在言談舉止方麵大方自然一點,不要清高自傲、孤芳自賞,該坦率、直露的地方絕不含糊其辭。隻有多向人坦白,彆人才能相信你,從而向你多坦白他自己,達到雙方的有效溝通。

4.大度寬容,善待他人

“與人方便,自己方便”,這說明利益是互惠的。隻有善待他人,他人才能善待你。彼此之間通過包涵和諒解才能進一步加強聯絡和溝通。這就要求我們在交往中,適當諒解和善待對方的缺點和不足,通過交談和解釋等方式向對方表示自己的好感,以瞭解與親近對方。所以說,當彆人有了不足,特彆是有損自己利益時,要得饒人處且饒人,這樣纔會博得彆人的敬重。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