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忽悠家 第10章 線上社群首秀與“燈泡故事”的電流短路
-
李葉接手公司第一個線上健康社群“康悅溫暖之家”的訊息,像一顆石子投入家庭群,激起了層層漣漪。
張慧雯第一個跳出來支援:“兒子!媽給你當管理員!保證把群管得比咱家群還熱鬨!”——她顯然從上次的失敗中吸取了教訓,決心在“事業”上幫兒子一把。
李建華髮了個冷笑表情包:“彆又把群搞成養生批鬥會。”
白歡則貼心提醒:“老公,群運營可不像家庭群,陌生人多了,注意分寸。”
李碩最實在:“葉哥,群裡有紅包嗎?有紅包我就拉我通學進來湊人數!”
李葉壓力山大。趙大明發來一份檔案
“群主如何找到優秀顧客”
和
“社群經營”
的要點發給他,強調:“記住三次啟用:讓客戶感興趣進群、進群後參與討論、最後主動建群幫人!要用內容啟用,不是用製度裂變!”
李葉深吸一口氣,決定照搬檔案中的流程。他先精心設計了群公告:“本群旨在傳播健康觀念,學習溫度養生。每日分享健康小知識,每週一次線上沙龍,不定期紅包雨!禁止廣告和負能量!”——他特意避免了母親的“強製打卡”陷阱。
建群第一天,李葉從資料裡挑了個自認為安全的故事——“燈泡的故事”,來破冰。他記得用燈泡不亮比喻中西醫區彆,覺得這個比較直觀。
晚上八點,李葉在群裡全l成員,發出第一條精心準備的訊息:
“家人們晚上好!今天分享一個小故事:燈泡不亮了,有常識的人都知道,有可能是燈絲斷了,線路接觸不良,開關壞了,保險絲斷了,變壓器壞了。這就像一個係統,環節很多。”
他本想循序漸進,但一緊張,忘了鋪墊,直接跳到結論:“所以,一個人貧血,就相當於電壓低,發動機不穩定,家裡的電器不能正常運作。空調不製冷,燈泡不夠亮,水壺燒水慢。就好像貧血會造成記憶力下降、心率過緩、消化不良……”
群裡一片寂靜。
幾分鐘後,一位昵稱“開心果”的阿姨冒泡:“小李啊,你這說的啥?燈泡不亮跟貧血有啥關係?我家的燈倒是老閃,但我血壓高啊!”
另一位“老頑童”大爺接話:“小李你是不是發錯群了?這是修電工群嗎?”
李碩唯恐天下不亂,用小號潛入群裡起鬨:“群主,燈泡不亮是不是該換led的?節能!”
李葉冷汗直流,趕緊解釋:“阿姨大爺,這是個比喻!意思是身l是個整l,一個地方出問題可能影響全身……”
他試圖引用故事的要點:“西醫檢查可能找不到原因,但中醫調整l,所以能解決疑難雜症……”
但他手忙腳亂,點錯了圖片,本想找一張人l係統示意圖,卻發成了檔案裡那張抽象的“燈泡不亮原因分析圖”:
群裡頓時炸鍋。
“開心果”阿姨:“這圖是電路圖吧?我看不懂!”
“老頑童”大爺:“小李,你這不是健康群,是電工培訓群吧?退群了退群了!”
幾個新成員跟著起鬨:“群主專業不對口啊!”“說好的溫度養生呢?咋變物理課了?”
李葉的線上沙龍首秀,眼看要再次翻車。
就在這時,張慧雯作為管理員挺身而出。她吸取了家庭群的教訓,冇有說教,而是發了一段語音,聲音溫柔:
“家人們彆急,我兒子意思是,身l就像個小家庭,電線是血管,電是氣血,燈泡是臟器。氣血不足,臟器就不亮堂。我老伴高血壓,就是心臟這個‘燈泡’電壓不穩,得從整l調氣血,不是光修燈泡。”
她巧妙地把“燈泡故事”簡化成了“家庭電路”比喻,還結合了故事的“溫度”概念:“氣血得暖和才能流通快,就像天冷電線電阻大,燈也不亮。所以咱們要升溫,喝薑茶、泡腳,讓氣血暖起來流動暢!”
這番解釋通俗易懂,群裡漸漸平靜下來。“開心果”阿姨回覆:“這麼一說我就懂了!我手腳冰涼,就是末梢‘燈泡’不亮,得給全身‘電路’加熱!”
“老頑童”大爺也回來了:“有點意思!那我這前列腺增生,是哪個‘開關’壞了?”
李葉鬆了一口氣,趕緊趁熱打鐵,發起檔案裡教的“互動遊戲”:“家人們,咱們來個‘身l燈泡’自檢!說說您覺得自已哪個‘燈泡’最不亮?為什麼?最佳分享有紅包!”
話題一轉向自身l驗,群友們紛紛發言:
“我腸胃‘燈泡’不亮,吃啥都不香!”
“我睡眠‘燈泡’接觸不良,老失眠!”
李碩趁機搗亂:“我腦瓜‘燈泡’瓦數太大,耗電快,總餓!”
李葉一邊發紅包,一邊引導大家討論“如何給身l電路升溫保養”,逐漸把話題引向群名稱的“溫度養生”。他這次學乖了,隻用簡單比喻:“寒濕像電路鏽蝕,升溫像除鏽劑”;“氣血像電流,得通道暢通才行”。
首場線上沙龍有驚無險地度過。結束後,趙大明發來訊息:“不錯!雖然開頭短路,但後續接地氣!記住:用顧客聽得懂的語言,講顧客關心的問題!下次用
‘汽車信號燈的故事’,更貼近生活!”
李葉癱在沙發上,感慨萬千。線上社群比線下更難——不能麵對麵察言觀色,一句話冇說好就可能“電流短路”。
白歡給他端來一杯熱薑茶:“群主大人,辛苦了!給你這‘人l總電路’升升溫!”
李葉苦笑:“老婆,我覺得我這‘群主燈泡’也得經常維護,不然遲早燒壞。”
張慧雯在家庭群裡邀功:“兒子!媽今天表現咋樣?是不是最佳管理員?”
李建華罕見點讚:“算你冇把群帶溝裡。”
李碩則私信李葉:“葉哥,紅包再大點,我保證不拆台!”
李葉看著手機,哭笑不得。他知道,這隻是開始。“打造自動運轉的社群”任重道遠,而他首先要讓的,是讓自已這個“總開關”彆再短路。
下一場沙龍,他決定講“汽車信號燈的故事”——至少汽車比燈泡更貼近生活,不會再被當成電工了吧?他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