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基因暗碼:血色螺旋 > 第740章 光年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基因暗碼:血色螺旋 第740章 光年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絕對透明”的策略像一劑猛藥,初時引發了更劇烈的輿論震蕩,但隨之而來的是海嘯般的公眾審視。基金會乾淨的賬目、梁露邏輯清晰的回應、以及那些從“打破沉默”倡議中走出的真實麵孔和故事,逐漸壓倒了汙衊的水軍。公眾的注意力開始轉向那份沉甸甸的《係統性預防權力欺淩行為建議書》,媒體開始深度解讀,專家學者參與討論,一股推動製度改良的共識正在凝聚。

然而,真正的風暴中心,已悄然轉移至無形的數字邊疆與幽暗的深海。

(一)

數字陷阱與反向追蹤

沈舟設定的“蜜罐”係統成功捕獲了幾條狡猾的“大魚”。分析顯示,攻擊者不僅技術高超,而且對國內金融係統和公益組織的運作流程極為熟悉,攻擊指令中甚至夾雜著一些內部術語的變體。

“他們有內應,或者曾經有,並且留下了‘知識遺產’。”張帥帥判斷,“不是簡單的技術黑客,是有著深厚背景的、瞭解我們內部生態的對手。”

沈舟利用捕獲的樣本,結合國際盟友共享的資料,進行了極限反向追蹤。線索如同穿過層層迷霧,最終指向了一個位於某個“中立國”、但實際由跨國資本複雜控股的資料安全公司。這家公司,表麵上業務清白,暗地裡卻承接各類“灰色”業務,其客戶名單高度保密。

“查到這一步,觸碰到了商業機密和國際法的邊界。”沈舟彙報,“但我們有理由懷疑,攻擊的最終指令和金源,來自更深處的陰影。”

(二)

深海聆聽者的真意

就在網路攻擊因遭遇頑強抵抗和反向追蹤而暫時減緩之際,魏超那邊傳來了更令人不安的訊息。海軍深潛器冒險對其中一個持續發出低頻聲波的訊號源進行了近距離、非接觸式偵察。

傳回的畫麵和資料分析顯示,那並非預想中的武裝潛航器,而是一個造型奇特、彷彿巨大海葵般的固定式平台。它牢牢附著在海嶺上,不斷向海水和海底地層發射著複雜的聲波,同時,其表麵分佈著眾多類似“觸手”的感測器陣列,似乎在接收著極其微弱的反饋訊號。

“它不是武器,或者說,不完全是,”參與分析的海洋學家震驚地表示,“它更像一個……超級靈敏的‘聽診器’,在‘聆聽’地球的心跳,或者……海底光纜中流淌的資料脈衝所產生的極細微物理效應?”

這個發現顛覆了之前的認知。對手的目的,可能不僅僅是破壞,更是監聽。他們試圖通過這種匪夷所思的技術,監控全球關鍵通訊基礎設施的“健康狀況”甚至資料流量模式!

(三)

往事的烙印:沉默的解剖與“破壁”的可能

麵對如此超出常規的威脅,核心團隊再次聚集,壓力巨大。陶成文引導大家,再次回到“銀行大廳沉默”的解剖模型,試圖從中尋找應對當前複雜局麵的啟示。

【沉默解剖的延伸

-

尋找“破壁”點】

陶成文(引導):

“我們分析了沉默如何形成。現在,我們需要思考,在那種緻密的沉默中,哪一個環節最脆弱?最容易從內部被打破?”

鮑玉佳(指向“從眾心理”):

“是‘彆人都不動,所以我也不動’這個念頭。隻要一個人動了,這個心理鏈條就會瞬間出現裂痕。老趙事件裡,如果當時有一個客戶忍不住驚撥出聲,或者一個職員下意識去扶老趙,局麵可能就會不同。”

曹榮榮(指向“係統優先順序”):

“是那個管理層‘犧牲個體保全大局’的決策邏輯。如果當時有一個更高層的領導,出於真正的公義或對規則的堅持,站出來製止危暐並安撫老趙,就能打破這種‘犧牲邏輯’。”

梁露(指向“恐懼”):

“恐懼是最堅固的牆壁,但也是最有彈性的。當人們看到有人帶頭反抗並未遭受即時毀滅時,恐懼就會消退。我們需要創造‘安全的反抗空間’和‘成功的示範案例’。”

張帥帥(技術視角):

“對映到現在,網路攻擊依賴於隱藏和突然性,我們通過透明化和強力防禦,打破了他們的‘隱藏’,讓他們暴露在陽光下,這就是‘破壁’。深海監聽依賴於未知和技術代差,我們通過抵近偵察和分析,揭開了它的麵紗,這也是‘破壁’。”

這番討論將過往的痛苦經驗,轉化為了應對當下危機的戰術思路:尋找關鍵節點,製造示範效應,打破資訊不對稱,用陽光和真相作為最有力的武器。

(四)

“光年”計劃

基於這些洞察,一個名為“光年”的綜合應對計劃被製定出來。其核心是:以超越對手認知的速度和廣度,公開資訊,整合力量,在多個層麵同時“破壁”。

“棱鏡”行動(由沈舟、張帥帥負責):

不再僅僅被動防禦,而是主動、有選擇地將部分非涉密的攻擊證據、反向追蹤線索(模糊化處理後),通過特定渠道“泄露”給國際合作夥伴和可信的獨立網路安全機構。目的是將躲在暗處的攻擊者,拖入更廣闊的國際監督和輿論場,利用外部壓力迫使其收斂。

“深藍聽風”行動(由魏超協調):

加強對深海監聽平台的監控,同時,聯合通訊企業,對關鍵海底光纜采取更高階彆的物理和邏輯保護措施,並研究乾擾或欺騙其監聽訊號的可能性。計劃在適當時機,公開部分非核心的深海平台資訊,引發國際科學界和海事安全組織的關注,將此事從一個單純的國家安全問題,部分轉化為全球公共安全議題。

“基石”行動(由陶成文、鮑玉佳推動):

加速《係統性預防權力欺淩行為建議書》在重點行業和區域的試點落地,並將其與優化營商環境、保護市場主體、激發社會活力等更高層麵的政策目標相結合,爭取更廣泛的支援。將對抗權力濫用的鬥爭,融入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大局中。

“回響”行動(由曹榮榮、梁露執行):

將“打破沉默”倡議收集到的案例,進行深度分析和提煉,形成有分量的研究報告,向立法機構、監管部門進行政策倡導。同時,創作更多易於傳播的內容(如紀錄片、訪談節目),讓沉默者的聲音產生更大的社會回響,從根本上侵蝕權力濫用賴以生存的“沉默土壤”。

(五)

星火燎原

“光年”計劃開始穩步推進。

“棱鏡”行動釋放的資訊,果然在國際上引起了關注,幾家知名網路安全公司發布了針對該攻擊手法的預警報告,間接證實了中方遭遇攻擊的事實,施加了外部壓力。

“深藍聽風”行動雖然未能立即清除深海平台,但持續的監控和乾擾,顯然增加了對手的操作成本和不確定性。

“基石”行動在一個沿海經濟發達城市率先試點,取得了積極反響,當地政府將反權力欺淩與招商引資的軟環境建設掛鉤,形成了正向激勵。

“回響”行動發布的研究報告,為最高立法機關修訂相關法律提供了寶貴的基層實踐參考。

對手似乎沒有預料到如此多層次、高強度的反擊。網路攻擊的頻率和強度明顯下降,變得更具試探性和間歇性。深海的聲波訊號也出現了幾次不穩定的波動。

(六)

新的坐標

一天深夜,沈舟監測到一個極其微弱、但使用了最高階彆加密方式的訊號,嘗試與那個深海平台建立聯係。訊號源無法定位,內容無法破譯,但其出現本身,就說明對方陣營內部可能並非鐵板一塊,或者,出現了新的變數。

“他們也在調整,也在試探我們的底線和能力。”陶成文看著分析報告,“這場較量,進入了更複雜的新階段。”

鮑玉佳站在他身邊,望著城市璀璨的燈火:“但我們不再是被動等待巴掌落下的人了。我們有了地圖,有了指南針,甚至……開始繪製新的航線。”

馬強的最新畫作被送到基金會:畫麵上,依舊是那個銀行大廳,但保安老趙的身後,隱約出現了許多模糊卻堅定的人影輪廓;而在窗外,漆黑的夜空中,有一條由無數光點組成的、橫貫天際的星河。

光年,既是距離的單位,也象征著以光速前進的決心。他們的鬥爭,已經從對抗具體的罪行,邁向瞭解構罪惡的生成邏輯、並試圖點亮更遙遠未來的新航程。前方的深海依舊幽暗,數字世界的迷霧仍未散儘,但星光,已然指引方向。

第七百四十章,在製定並啟動綜合性“破壁”計劃、初步取得成效、並發現新線索的背景下結束。主角團運用從往事中提煉的智慧,主動出擊,在多個維度上化解危機,並將鬥爭提升到構建係統性免疫力的更高層麵。故事展現了主角團從創傷中成長、從對抗到建設的蛻變,預示著更宏大的敘事即將展開。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