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基因暗碼:血色螺旋 > 第435章 微光燎原與人心重構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基因暗碼:血色螺旋 第435章 微光燎原與人心重構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星旅號”案的司法程式雖已塵埃落定,但其引發的深層震蕩才剛剛開始顯現。林建奇深知,摧毀一個犯罪網路隻是治標,真正艱難的是清理其滋生的土壤,修複被撕裂的社會信任網路,以及防止罪惡在廢墟中重生。他的目光投向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卻可能蘊含風險的細微之處。

切入點:一次對基層單位“微權力”執行的專項審計複查。

在淮南工商銀行,由林建奇推動、鄭雅萍具體協調的聯合工作組悄然進駐。他們的重點,正是鮑玉佳(私刻公章轉業保安)當年得以順利入職並後續利用職務之便的每一個環節。

審計過程細致入微,遠超常規。工作組調取了數年前的審批記錄、內部郵件往來、甚至監控存檔(部分已被覆蓋,但通過技術手段部分恢複)。

發現一:

當年負責接收鮑玉佳的銀行人力資源部副主管,與鮑玉佳的一位遠房表親是戰友關係。審計組在其已刪除的私人聊天記錄中(經技術恢複)發現,其曾受請托,“在政策允許範圍內儘量簡化流程”。

發現二:

銀行安保係統的日誌分析顯示,鮑玉佳多次在非值班時間使用其許可權卡進入監控盲區的小辦公室,時間點與幾筆可疑資金流動的前夕高度吻合。當時的安保班長(已調離)對此的解釋是“裝置除錯”,記錄模糊。

發現三:

更深挖下去,發現該分行在退役軍人招聘安置上,存在過度依賴“內部推薦”、“熟人擔保”,而背景審查(尤其是部隊表現核實)流於形式的現象。鮑玉佳絕非個例,隻是他滑向了犯罪深淵。

這些發現,印證了林建奇的判斷:

罪惡往往始於細微的放水和規則的彈性變形。工作組隨即形成監察建議,要求銀行係統全麵審視招聘流程中的風險點,加強內部製衡與背景交叉核實,並將相關違紀線索移交紀委。一場針對“微權力”任性和“微漏洞”的修補,從淮南這家分行開始,向更廣範圍擴散。

與此同時,在上海,鄭雅萍的關注點則在“人”的重塑上。

她跟蹤了沈舟(浙江嘉定二期士官,社羣資訊泄露者)假釋後的生活。沈舟最終接受就業援助,在一家物流公司找到了倉庫管理員的工作。工作枯燥辛苦,但他乾得格外認真。鄭雅萍在一次回訪中,看似隨意地問起他是否還和過去的人有聯係。

沈舟沉默了一下,低聲說:“曹榮榮(上海崇明島一期士官)找過我,說有個來錢快的‘小活’,我拒絕了。”他頓了頓,“我記得您的話,也記得程俊傑後來有多慘…踏實睡覺,比什麼都強。”

曹榮榮!

這個名字再次出現。鄭雅萍立刻意識到,殘餘的試探並未停止。她不動聲色,安排人員對曹榮榮進行外圍調查,發現其近期消費水平異常,與收入明顯不符,且頻繁接觸一些有劣跡的前科人員。一條新的、更為隱蔽的灰色鏈條似乎正在試圖重新編織。

博弈從未停止,隻是轉入了更地下、更精細的層麵。

鄭雅萍沒有立刻打草驚蛇,而是佈下監控,準備放長線,看清這新生的網路究竟通向何處。

而對受害者群體的持續追蹤,展現了創傷的長期性與修複的複雜性。

程俊傑(湖北雲夢士官)的身體狀況基本穩定,但在嘗試學習新技能時顯得異常吃力,心理醫生判斷其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導致了認知功能的部分損傷,需要更長期的康複訓練。

梁露(南昌士官)在超市工作認真,但幾乎不與人交往。一次夜間值班,一名醉酒顧客的無理取鬨竟讓她當場失控尖叫,蜷縮在角落顫抖不止。那次經曆顯示,她的心理陰影遠未散去。

甚至伍華權,在安全機構內得到良好照顧,其獨特的腦電波研究也取得了進展(發現其能與特定型別的宇宙背景輻射產生更強烈的諧波共振)。但倫理委員會多次開會討論:是將其視為純粹的研究物件,還是應賦予其更完整的公民權利?如何確保他的“特殊性”不再被利用?

這些個體的掙紮,共同勾勒出犯罪對社會肌體最持久的傷害——它對人的摧毀,往往比想象中更頑固。

林建奇收到兩份報告。

一份是淮南工商銀行的初步整改方案,承諾將建立更嚴格的入職審核閉環和內部監督機製。

一份是鄭雅萍提交的關於曹榮榮異常動態及可能形成新灰色鏈條的預警報告。

他走到淨蝕中心那巨大的螢幕牆前。

社會心態指數在溫和波動中緩慢回升,顯示著社會的自我修複力。

製度漏洞的修補進度條在艱難但堅定地向前推進。

伍華權的腦電波依然與宇宙深空進行著無人能懂的對話。

他意識到,守護者的工作,就像用微光一點點照亮廣闊的黑暗原野。

無法瞬間驅散所有陰影,但每一次對細微漏洞的修補,每一次對潛在風險的乾預,每一次對受傷心靈的撫慰,都是在增添一縷光,都是在防止星火燎原。

“報告林烏龜,”助手的聲音傳來,“關於退役軍人背景審查與地方安置銜接的部際協調會即將開始。”

林建奇收回目光,整理了一下衣領。

“走吧。”

微光雖微,但持續彙聚,終可成炬。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