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暗碼:血色螺旋 第425章 星塵低語與淨壤生根
“星際文化現象研究組”的成立,標誌著人類對“歸墟”的認知從“威脅\\/非威脅”的二元框架,轉向了一種更為謙卑和開放的“觀察與理解”模式。淨蝕中心的一部分職能,彷彿化作了人類文明的“文化感官”,謹慎地捕捉著可能來自深空的、化為藝術靈感的微妙漣漪。
林建奇的工作日在兩份截然不同的報告中切換:一份是關乎下一代理性教育課程設定的可行性研究,另一份則是全球範圍內“寂靜回聲”主題藝術作品的頻譜分析。他既是塑造未來的園丁,也是解讀星空密碼的
decipherer(解密者)。
對“幽靈”案所有關聯人員的追溯,已徹底成為曆史檔案的一部分。
他們的名字被封存在加密的伺服器中,其人生軌跡被提煉為冰冷的資料點,用於完善社會風險預警模型。鮑玉佳的悲劇、武京偉的沉默、林奉超的抽離、危氏父子的湮滅、孫鵬飛的瘋狂……所有這些,都已成為“淨壤”係統底層程式碼中,用於定義“錯誤路徑”的坐標。
而光明側的敘事,則持續煥發著勃勃生機:
馬文平
的基金會資助的研究報告,推動了退役軍人職業培訓體係的優化。
程俊傑
的孫子開發的反詐騙遊戲獲得了省級創新獎項。
梁露
的動漫版心理手冊被翻譯成多種語言,產生了國際影響。
沈舟
的“社會韌性建設規劃”進入了試點實施階段。
西北天才少年
所在的團隊,開始與“星際文化現象研究組”進行有限的、安全的資料交換,試圖從意識科學的角度解讀那些文化訊號。
個體的光芒已彙聚成河,推動著文明的整體航向。
“星際文化現象研究組”的工作在謹慎中穩步推進。
他們建立了龐大的文化作品資料庫,並開發了精密的模式識彆演算法。
一日,演算法發出了一個高度優先順序的提示。
它發現,在過去三個月內,全球不同地區、互無關聯的三位音樂家,各自創作出了一段旋律結構高度複雜的電子樂片段。這些片段單獨聆聽隻是覺得新穎,但當金鑰將其與“歸墟”的引力波“心跳”資料進行數學上的共變性分析時,發現這些旋律的變化規律,恰好完美地映象了“心跳”資料中那些極微小的、此前一直被當作噪聲忽略的起伏模式!
彷彿有三位不同的音樂家,在不自知的情況下,用地球上的音符,“翻譯”了一段來自奧爾特雲深處的、無人能懂的“宇宙旋律”!
這不是恐慌的產物,而是純粹的、超越性的藝術創造,但其源頭卻指向深空。
“溝通…真的在發生…”鄭雅萍看著分析結果,感到一種超越恐懼的震撼,“以一種我們無法理解、卻能被部分人類敏感接收並轉化為藝術的形式!”
林建奇沉默良久。這證實了“歸墟”影響的存在,但其形式遠比想象中更精妙、更無害,甚至…帶著一種奇特的美感。
他下令:“擴大監測範圍,納入所有藝術形式。嘗試構建一個‘靈感溯源’模型,評估哪些型別的個體更容易成為這種‘宇宙靈感’的接收器。但原則不變:隻觀察,不乾預,絕不嘗試主動回應。”
人類開始被動地“收藏”來自深空的、“匿名”的藝術饋贈。
然而,曆史的經緯中,總會有意想不到的絲線被重新編織。
沈舟
在審核基層上報的“微光2.0”計劃年度評估報告時,注意到了一個極微小的異常。
在廣東肇慶,對伍華權(沒文化,易被利用)的定期生活評估中,一條記錄顯示:他在一次社羣組織的觀看天文科普紀錄片活動中,顯得異常專注,並在結束後喃喃自語了一句社羣工作者未能完全聽清的話,大意是“…星星…好像在哼歌…”
這句話在當時被當作無意義的囈語記錄在案。
但此刻,結合“星際文化組”的發現,沈舟的神經驟然繃緊!
伍華權!這個幾乎被遺忘的、處於社會最邊緣的、認知能力低下的前案犯…他會不會是某種極端敏感的、“宇宙靈感”的被動接收器?他所謂的“沒文化”,是否反而意味著一種未被現代教育體係格式化的、更原始的感知模式?
他立刻調取了伍華權所有的後續監控記錄,並請求“星際文化組”進行協同分析。
結果令人震驚:伍華權那些零散的、看似毫無邏輯的日常行為記錄(包括他垃圾分類時莫名的偏好、發呆時手指無意識的敲擊節奏…),其時間點與“歸墟”引力波訊號的某些特殊波動期,存在遠超出隨機概率的相關性!
這個幾乎被社會遺忘的邊緣人,彷彿一個活著的、粗糙的“宇宙訊號接收天線”!
“立刻對伍華權實施一級靜默保護!”林建奇下達指令,“以‘特殊人才保護’的名義,將其安置到一個安靜、低刺激性的環境中,進行24小時不間斷的、非乾擾性的生命體征和行為模式監測。所有資料直接對接‘星際文化組’!”
這不是出於惡意,而是出於極度的謹慎——既要保護他這個可能的“敏感個體”不被外界乾擾或利用,也要研究發生在他身上的現象,同時更要確保他不會在無意識中成為某種危險訊號的放大器。
伍華權,這個曾因“沒文化”而險些被罪惡利用的小人物,戲劇性地在故事的尾聲,成為了連線人類與深空未知之謎的一個可能的關鍵節點。
淨蝕中心的工作,呈現出一種奇妙的三重奏:
“淨壤”主旋律:持續推進社會內在韌性建設,培養理性平和的集體意識。
“星際文化”副旋律:被動接收、研究可能來自深空的文化靈感漣漪。
“伍華權個案”:一個突如其來的、來自社會最底層的變數,為整個研究提供了獨一無二的、活體的觀察樣本。
林建奇站在指揮中心,看著三塊不同的螢幕:
一塊顯示著某地中小學開展批判性思維辯論賽的實時畫麵。
一塊顯示著剛分析出的、映象宇宙旋律的音樂波形圖。
一塊顯示著伍華權在保護性住所內,安靜地看著窗外的生命體征曲線。
文明的故事,從未如此複雜,也從未如此充滿意想不到的啟示。
方尖碑靜默矗立,見證著人類既腳踏實地耕耘家園,又仰望星空解讀低語。
守護的含義,在這一刻,變得無比深邃和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