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基因暗碼:血色螺旋 > 第403章 微光彙聚與深淵低語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基因暗碼:血色螺旋 第403章 微光彙聚與深淵低語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南美洲某國公共圖書館的ip線索,如同投入泥潭的石子,未能激起更多漣漪。淨蝕中心的追蹤再次陷入僵局,那個古老的“幽靈”似乎隻是借用了這片數字窪地短暫歇腳,便再次消失於無形。

然而,“淨壤”計劃在青少年網路安全教育領域的推進,卻如同星星之火,開始顯現出意想不到的微光。

試點中學那位因教育乾預而避免誤入歧途的初二學生,在老師的鼓勵和專業指導下,將其程式設計天賦投入了正道。他組建了一個課外興趣小組,專門研究如何識彆和防範網路上的惡意程式碼陷阱,甚至開發了幾個簡單有趣的小程式,向低年級同學演示網路安全原理。他的故事被當地媒體報道,引發了不小的社會關注。

“看,這就是‘免疫細胞’的誕生。”鄭雅萍看著報道,眼中難得地有了光彩,“一個潛在的‘孢子’宿主,被成功轉化為了健康的‘免疫細胞’。”

林建奇點點頭,但目光依舊凝重:“一個細胞的健康,不足以改變整個生態。我們需要的是無數個這樣的細胞,組成堅固的免疫係統。”

他下令:“金鑰,將此類成功案例納入‘淨壤’效能評估模型。分析其成功要素,優化推廣策略。”

時光流逝,曾經案件的參與者們,在命運的軌道上繼續滑向各自的終點。

安徽淮南,鮑玉佳

的修理鋪終究沒能熬過拆遷,他拿到了一筆微薄的補償款,卻失去了唯一的營生和與社會最後的連線點。他變得更加沉默,整日窩在租來的小房間裡,與外界幾乎斷絕聯係。他的世界,徹底坍縮成了一個孤立的點。

上海崇明,曹榮榮

的父親最終還是去世了。處理完喪事,他彷彿被抽空了最後一絲力氣。送水的工作也因為體力不支而難以維持。社羣得知情況後,為他聯係了一份小區保潔的工作,雖然收入更低,但強度稍小。他的人生,在沉重的負擔下艱難地維持著最低限度的運轉。

石家莊,孫鵬飛

在南方的公司因一次裁員而失業。他的偏執和與同事的疏離使他成為首選目標。失去工作的他,蜷縮在出租屋裡,更加瘋狂地沉浸在數字世界中,試圖用演算法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他正滑向一個更深的、由自我邏輯構建的牢籠。

陝西靖康,張帥帥

背著行囊,成了一名流浪者。他避開人群,沿著鐵路和山林行走,沒有人知道他在想什麼,也沒有人知道他要去哪裡。他的懲罰,從孤獨變成了流浪。

河北高碑店,武京偉

用拆遷補償款和少量積蓄,在更偏僻的巷子裡租了個更小的門麵,繼續修理自行車。生意更加慘淡,但他似乎已彆無選擇,也不敢再有選擇。他的未來,被牢牢鎖在了那幾平方米的空間裡。

……(其他案犯情況略)

而積極的一麵,則在持續生長:

內蒙古,馬文平

的慈善專案獲得了國家級的表彰,他本人也被評為優秀退役軍人代表。他徹底完成了從受害者到社會貢獻者的蛻變。

湖北雲夢,程俊傑

的孩子在部隊表現優異,寄回了嘉獎令。這讓他覺得所有的苦難和堅守都是值得的。最樸素的價值觀,結出了最甜的果實。

南昌,梁露

被聘為大學的客座教授,將其理論和實踐經驗帶入學術殿堂,培養更多專業人才。她的影響,從軍營擴充套件到了更廣闊的社會層麵。

浙江嘉定,沈舟

因其出色的表現和敏銳性,被正式吸收進入公安係統的網安部門,成為了“淨壤”計劃在基層的真正觸手和眼睛。

就在此時,金鑰的監控係統發出了一個不同尋常的警報。

警報並非來自深空,也非來自暗網,而是來自國內某大型科技公司舉辦的一場麵向全球的青少年程式設計大賽的決賽作品提交平台!

一套進入決賽的、名為“智慧網路哨兵”的作品,其核心演算法的優化思路,與“幽靈”協議中用於規避檢測的“動態混淆模組”存在驚人的逆向相似性!並非抄襲,而是彷彿從同一個問題出發,得出了截然相反但核心相似的解決方案——一個用於攻擊隱匿,一個用於防禦預警。

“幽靈的影子…以另一種形式,出現在了最高光的舞台上?”鄭雅萍感到難以置信。

林建奇立刻下令:“金鑰,深度分析該作品作者的所有背景資訊、網路足跡、程式碼來源。務必謹慎,不要驚動這位天才少年。”

調查結果很快出來:作者是一名西北地區的高中生,家境普通,程式設計完全是自學成才。他的程式碼靈感,來源於多年前無意中在網上論壇存檔中找到的、一些關於“分散式網路韌性”的技術討論碎片。他並不知道這些碎片的來源,隻是被其精妙的思想所吸引,並嘗試將其應用於網路安全防禦。

而那個早已關閉的論壇存檔,經過金鑰溯源,最終關聯到的早期管理員之一,赫然又是那個失蹤的“幽靈”協議早期開發者!

“又是他!”林建奇目光銳利,“他的‘遺產’,就像放射性塵埃,散落在網路世界的各個角落,被不同的人拾起,用於完全不同的目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目的。”

這一次,是被一個天賦異稟的少年,用於了光明之處。

這帶來了一個極其複雜的問題:這份源於黑暗的技術遺產,其帶來的影響是否永遠是非黑即白的?當它的碎片被用於正義之事,是否應該被鼓勵?還是應該因其不潔的出身而被徹底禁用?

“我們需要接觸這個孩子,”鄭雅萍建議,“引導他,確保他的才華行駛在正確的軌道上,同時…或許能從他那裡,瞭解到更多關於那些‘技術碎片’的資訊。”

林建奇沉思片刻,點了點頭:“讓當地網安部門的同誌,以大賽評委和

mentorship(導師計劃)的名義,與他進行接觸。方式必須自然,絕對保護他的積極性和隱私。”

他走到窗邊,望著都市璀璨的燈火。

深淵中的低語仍在繼續,其回響卻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在光明處激起波瀾。

而希望,往往就孕育在這些複雜的、看似矛盾的碰撞之中。

淨蝕的使命,不僅是清除黑暗,或許也包括如何引導那些源於黑暗卻指向光明的力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