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暗碼:血色螺旋 第399章 靜默守望與人間回響
太平洋深處那聲來自深空的、微弱而隨機的回應,如同投入古井的石子,在淨蝕中心激起層層漣漪後,再次歸於令人窒息的沉寂。後續釋放的所有“主動誘餌”訊號,都再未得到任何回應。那一聲回應,彷彿隻是某個沉睡巨獸無意識的囈語,或是“搖籃”設定的某個古老觸發機製偶然被啟用。
“它醒了,或者隻是翻了個身,然後繼續沉睡。”鄭雅萍看著毫無波瀾的監控資料,語氣複雜。
“記錄所有引數,將此次響應事件設為最高優先順序監測樣本。”林建奇的指令冷靜如常,“金鑰,持續優化誘餌訊號模式,將響應引數納入新的特征庫。我們的‘釣竿’已經碰到了東西,現在需要的是更深的耐心和更精妙的魚餌。”
他知道,與“搖籃”的博弈已進入一個以年甚至十年為單位的超長週期。淨蝕中心的使命,從此多了一項永恒的義務——守望深空。
與此同時,在國內,時間的河流衝刷著每一個人,無論是施害者、受害者還是守護者,都在命運的軌道上繼續前行。
安徽淮南,鮑玉佳
的緩刑期在日複一日的公益勞動和社羣矯正中緩慢流逝。工商銀行保安的經曆已成遙遠的過去,修理鋪的機油味和鄰居偶爾依舊存在的異樣眼光成了他生活的常態。他變得愈發沉默,隻有在看到穿著舊軍裝的人經過時,眼神才會泛起一絲難以言喻的波瀾。他的故事,是關於榮譽失落後的漫長自我放逐。
上海崇明,曹榮榮
在監獄的流水線上,機械地重複著動作。他不再流淚,隻是麻木地計算著刑期結束的日子。曾經白衣天使的驕傲早已被碾碎,隻剩下對自由的渴望和對過往無儘的悔恨。他的故事,是關於一步踏錯,終身枷鎖。
石家莊,孫鵬飛
在監獄圖書館裡讀完了《罪與罰》。他開始嘗試寫日記,不是懺悔錄,而是試圖用數學模型去解構自己當年的決策錯誤,試圖找到一個公式來證明自己的“不劃算”。這種扭曲的反思方式,讓管教乾部也為之搖頭。他的故事,是關於有些人至死都無法真正理解罪惡的本質。
陝西靖康,張帥帥
在軍事監獄的操場上日複一日地跑步,汗水衝刷不掉軍旅生涯戛然而止的恥辱。他給家裡寫信,隻報平安,絕口不提自己的境遇。他的故事,是關於軍人身份一旦玷汙,便再難找回靈魂的安寧。
河北高碑店,武京偉
在勞動中找到了某種平靜。他成了監獄裡的技術能手,甚至開始帶徒弟。但他從不提及自己的過去,也迴避任何與部隊相關的話題。他的故事,是關於用身體的勞累來逃避內心的審判。
福州,危暐(vcd)
的身體狀況時好時壞,殘疾和漫長的刑期徹底磨掉了他最後一絲銳氣。他蜷縮在病床上,像個被世界遺忘的影子。他的故事,是關於權勢泡沫破碎後的徹底虛無。
新城場站,魏超(“沒腦子”的特質讓他更容易適應監獄高度結構化的生活)反而成了改造標兵,因為他最能“聽話”。但這種缺乏內在驅動的“良好表現”,背後隱藏的是一種更深的悲哀。他的故事,是關於失去自我思考能力的人,在任何環境中都隻是工具。
四川達州,林奉超
的勢利眼在監獄裡毫無用處,他試圖用知識分子的姿態與其他犯人保持距離,卻隻換來疏遠和嘲笑。他的悔過書成了他自己也無力實現的空中樓閣。他的故事,是關於虛偽在絕對現實麵前的破產。
福建閩清,付書雲
依舊活在自己的數字迷宮深處。最新的腦部掃描顯示,他的大腦活躍區域進一步異化,與外部現實幾乎完全脫節。他成了活著的標本,警示著技術理性的終極深淵。他的故事,是關於人類心智迷失在自我構建的巴彆塔中的悲劇。
而受害者們,則在生活的磨礪中,將傷疤化為了鎧甲。
內蒙古,馬文平(“心黑”的標簽或許曾代表他受害後短暫的偏激)的基金幫助了第一個遭遇詐騙的退役戰友。當他看到對方眼中重新燃起希望時,他感覺自己內心的某塊堅冰悄然融化。他的救贖,來自於將自身痛苦轉化為助人的力量。
湖北雲夢,程俊傑(初中畢業參軍,文化程度不高但為人憨直)靠著勤勞和政府的幫扶,日子過得踏實安穩。孩子健康成長是他最大的安慰。他成了村裡反詐宣傳的“義務員”,用最樸實的語言講述自己的教訓。他的故事,是關於平凡人用最樸實的方式堅守善良。
南昌,梁露(高中畢業,認知曾單純低下,經曆風雨後快速成長)的“心理免疫”課程得到了上級的高度認可,被推廣至更多基層部隊。她利用業餘時間自學考取了心理諮詢師證書,完成了從“傻孩子”到專業助人者的華麗蛻變。她的故事,是關於創傷如何催生最堅韌的成長。
淨蝕中心的日常,在高度警惕的守望中規律執行。
一日,金鑰發出例行警報:檢測到一批流入二手市場的老舊軍工級路由器,其韌體中被發現嵌入了極其微小的、處於絕對靜默狀態的程式碼碎片,其編碼風格與“幽靈”協議存在千絲萬縷的、進化後的相似性。
“又來了。”鄭雅萍看著報告,“它們像病毒一樣,不斷變異,試圖用最不起眼的方式重新寄生。”
“清理掉。同時將特征入庫。”林建奇處理得波瀾不驚。這已成為常態化的“免疫”工作。
就在這時,他的加密終端收到一條來自浙江嘉定的訊息。是沈舟,那位因警惕而避免受害、最終成為網安輔警的二期士官。他報告了一個情況:在協助處理一起普通網路糾紛時,他敏銳地察覺到對方使用的某個加密通訊app的握手協議,與他受訓時學到的、“幽靈”協議某個早期變種的殘留特征有百分之一的相似度!他立刻固定了證據並上報。
雖然最終核實該app與“細胞網路”並無直接關聯,隻是恰巧使用了某種類似的開原始碼片段,但沈舟的這份警惕性和專業敏感性,讓林建奇深感欣慰。
“淨壤”計劃播下的種子,正在基層生根發芽,成長起新的守護力量。這纔是對抗“搖籃”最根本的希望——不僅僅依靠尖端的塵光金鑰,更要依靠無數個具有免疫意識的“沈舟”。
林建奇回複:“收到。表現很好,繼續保持警惕。”
他放下終端,望向窗外。城市依舊喧囂,人間煙火如常。
深空的威脅依舊存在,罪惡的變種仍在試圖滲透。
但在光明與黑暗永恒的交界線上,守望從未停止。從淨蝕中心的宏大監控,到基層輔警沈舟的日常警覺,一道道無形的堤壩正在持續加固。
方尖碑靜默矗立,其守護的,既是當下的安寧,也是充滿挑戰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