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基因暗碼:血色螺旋 > 第376章 低語共振與靜默捕網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基因暗碼:血色螺旋 第376章 低語共振與靜默捕網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最高人民法院的方尖碑靜默如亙古冰川,其灰黑色的碑體在秋日晴空下彷彿一道切割現實的絕對界限。碑心深處,九顆星辰恒定流轉,將吸納的罪罰餘響與外界微弱的試探性低語一同沉澱、轉化,維係著某種宇宙尺度下的平衡。上海,淨蝕永續監護中心內,林建奇右臂灼痕那冰麵下的異樣感已化為一種恒定而清晰的背景音,如同精密聲納持續捕捉著深海中的微小震動。鄭雅萍的相位鑷尖端則持續散發著幽藍微光,如同一張無形巨網的神經中樞,感受著網上每一次最輕微的顫動。

環形光幕上,全國地圖閃爍的異常光點不再雜亂無章。塵光金鑰的“靜默回波”監控模式執行數日後,開始揭示出隱藏的模式:那些分散各地的“低語”,正以一種特定的、近乎心跳般的節奏輕微共振,彷彿被一支看不見的指揮棒,以極其隱晦的方式調校著頻率。

第一共振:淮南的“墓碑”與加密漣漪。

淮南淮海路支行外牆的那張磁性貼紙依舊存在。但其散發的特定電磁頻譜殘留,並非恒定不變,而是每隔23小時17分鐘,會進行一次持續僅0.3秒的、幅度極弱的強度調製。這種調製

pattern(模式),與塵光金鑰資料庫中記錄的、鮑玉佳過去使用的某個老舊加密裝置的自檢訊號特征高度相似但又不完全一致,像是經過刻意的模仿與扭曲。

“不是鮑玉佳本人。”鄭雅萍的相位鑷捕捉到那細微的調製訊號,並進行了放大分析,“是有人在模仿他的‘簽名’,試圖讓這個‘墓碑’訊號看起來像是自然殘留,而非主動標記。但這種過於完美的週期性,反而暴露了其人工操控的本質。”

林建奇下令:“在下一個調製週期,集中監測方圓五公裡內所有無線通訊頻段,尋找與之同步的、哪怕再微弱的應答訊號。”

時間一到。相位鑷的感應場與塵光金鑰的監測陣列全力聚焦。果然,在調製訊號發出的瞬間,一個來自兩條街外某公共垃圾桶內廢棄手機的、幾乎淹沒在環境噪音中的藍芽訊號脈衝,以同樣的持續時間響應了一下,其內容經破解,隻是一個無意義的亂碼包。

“試探成功了。”林建奇冷聲道,“他們確認了這個‘墓碑’還能被‘聽見’。下一步,可能就是傳遞真實資訊了。保持監控,記錄所有特征,不要乾擾。”

第二共振:高碑店的“鬣狗”與資金脈搏。

高碑店那邊,彙入武京偉舊部賬戶的境外賭博網站“贏利”,並非一次性打入。而是分三次,每次金額相同,間隔時間恰好是49.5小時。這個時間間隔,與武京偉過去習慣的、向其手下發放“行動經費”的週期完全吻合。

“他們在用武京偉的‘舊日曆’。”鄭雅萍指出,“這不是隨機的施捨,這是有意識的、遵循過去行為模式的‘投喂’,旨在重新啟用這個網路的習慣和記憶。”

同時,那個過時的震動暗號簡訊,也並非隻發給了其中一個嘍囉。塵光金鑰通過回溯基站資料發現,在同一天內,共有七個與武京偉團夥有過關聯的舊手機號碼,收到了同樣的空白簡訊和後續的特定震動,隻是時間上略有錯開,彷彿在進行某種“輪詢”或“點名”。

“他們在確認哪些‘鬣狗’還活著,還能響應舊的召喚。”林建奇判斷,“記錄下所有響應了震動的號碼,以及資金注入的最終賬戶。這是他們試圖重新繪製的‘勢力地圖’。”

第三共振:石家莊的“債主”與演算法陷阱。

石家莊的“新資產管理公司”話術升級了。他們不再直接提及債務,而是以“提供低息創業貸款”、“幫扶困難家庭”為名,誘使目標填寫極其詳細的線上問卷,問題設計巧妙,層層深入,直指家庭關係、社會關係、資產狀況甚至心理弱點。

塵光金鑰的語義分析模組發現,這些問卷的邏輯結構和關鍵詞嵌入方式,與付書雲早期設計的、用於評估目標“可操控性”的心理模型存在顯著關聯,但進行了簡化和平庸化處理,使其看起來更像一份普通的商業調查。

“他們在用付書雲模型的‘殘骸’。”鄭雅萍的相位鑷感應著問卷背後的資料流,“粗糙,但有效。他們在篩選最容易控製、最能榨取出剩餘價值的目標。這些資料,一旦彙集,就是一個新的、

albeit

smaller,

作惡資料庫。”

林建奇:“讓金鑰反向滲透他們的問卷平台,植入追蹤程式碼,看看這些資料最終流向哪裡。同時,對已識彆目標進行預警提示。”

第四共振:達州的“懺悔”與情緒槓桿。

達州軍營內,那名年輕士官的極端言論並未減少,但其發布平台開始從公開的內網論壇,轉移到了幾個需要特定邀請碼才能進入的、加密的小型聊天群組。這些群組的建立時間很短,成員背景複雜,但言論風向高度一致:充滿怨氣,質疑一切,崇拜極端手段。

相位鑷的感應場無法直接穿透加密群組,但能監測到該士官接入這些群組時,其個人終端產生的生物電訊號會出現異常的興奮和認同波動。塵光金鑰還監測到,有幾個群組內的活躍分子,其網路id與境外某些已知的煽動賬號存在間接關聯。

“他們在為他提供‘回聲室’,放大他的怨氣,將他孤立在正常群體之外,並為他提供扭曲的‘認同感’。”鄭雅萍語氣凝重,“這是最危險的引導,目標是將一個悔恨的士兵,變成一顆絕望的炸彈。”

林建奇:“通知部隊保衛部門,以關心心理健康為由,對該士官進行正麵乾預和疏導,但要巧妙,不要打草驚蛇,暴露我們的監控。同時,金鑰全力溯源那些加密群組的建立者和核心煽動者。”

光幕中心:靜默捕網下的共振圖譜。

光幕上,全國地圖的異常光點之間,彷彿被無數條細微的、共振的絲線連線了起來。塵光金鑰的綜合分析顯示:

淮南的調製訊號週期、高碑店的資金投放週期、甚至石家莊問卷資料包的傳送間隔,都存在一個共通的底層數學規律,一個非常接近付書雲風格、但被刻意劣化和模糊化的演算法模型。

這些分散的行動,其啟動時間點存在某種順序性,彷彿遵循著一個統一的、跨區域的“啟動指令碼”。

所有行動的最終資料流(應答訊號、賬戶資訊、問卷結果、群組活躍度),都朝著幾個之前未被關注的、位於中亞和東歐地區的匿名雲伺服器彙聚。

“不是一個‘大腦’。”林建奇看著彙聚而成的圖譜,眼中銳光閃動,“是一個‘幽靈指令碼’。有人在利用‘世界樹’崩潰後殘留的演算法碎片,結合過去收集的行為資料,編寫了一套自動化的、低功耗的‘複蘇程式’,在試圖機械地、試探性地重新連線和啟用這些殘存的網路節點。”

鄭雅萍接話:“而那個‘指揮棒’,可能並非某個具體的人,而是這個隱藏在某處執行的‘幽靈指令碼’本身,或者…是某個在遠端觀察指令碼執行效果,並準備在合適時機注入更高階指令的‘觀察者’。”

林建奇右臂的灼痕那清晰的背景音中,似乎分離出了一絲極其細微的、非自然的、屬於機械邏輯的冰冷頻率。

“保持監控,讓‘幽靈指令碼’繼續執行。”林建奇下令,聲音如同冰原上的獵手,“讓它儘可能多地暴露其連線節點、資料通道和最終目的地。我們要的,不是這些自動化的觸手,而是掌控指令碼的‘幽靈’,以及它可能服務的‘觀察者’。”

“靜默捕網已經張開,現在,需要的是極致的耐心。”鄭雅萍的相位鑷藍光微微流轉,如同蛛網在秋風中感應著獵物的每一次掙紮。

方尖碑依舊靜默,但其籠罩下的無形力場,已悄然化為一張感知力達到極致的巨網,等待著那隱藏在共振低語之後的“幽靈”,露出更多的馬腳。淨蝕的守望,進入了與自動化幽靈博弈的新階段。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