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季漢帝師,從教劉備反奪兗州開始 > 第075章 徐州豪傑如過江之鯽,是魚是龍主公皆當一網打儘!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季漢帝師,從教劉備反奪兗州開始 第075章 徐州豪傑如過江之鯽,是魚是龍主公皆當一網打儘!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陳登和麋竺暗自對視,眼中皆掠起深深奇色。

邊哲這道名錄,可謂涵蓋了幾乎整個徐州有名有姓的賢才。

甚至於其中不少人,連他二人也隻是略知其名。

比如排在首位的張昭,乃彭城名士,年少成名,舉孝廉出身,連陶謙都曾慕名征辟,卻為之謝絕。

這類的州中名士,陳登和麋竺自然深知其能。

可這個徐盛,對二人來說,便相當陌生了。

二人所知,僅限於此人乃琅邪莒縣人,乃縣中任俠,僅此而已。

再有就是這個諸葛瑾。

諸葛氏雖為琅邪望族,然其父諸葛珪生前官位不過泰山郡丞,且英年早逝,故諸葛氏家勢日衰,年輕一輩多已寂寂無名。

對這個諸葛瑾,二人也僅限於知其乃琅邪諸葛氏子弟而已。

這樣聲名不顯之士,邊哲這個外州之人,竟知其名?

還將這些人,儘數列入劉備征辟名單,視為可堪大任之賢才?

“元龍,子仲,軍師所列這些徐州賢才,莫非有不能為備所用者?”

劉備見二人眼神不對勁,不禁擔心起來。

陳登回過神來,忙是搖頭道:

“自然不是,這些人確乃我徐州人,且大多數都還身在徐州。”

“主公若想征辟這些人,登自當趕回徐州,先行為主公挽留安撫住他們。”

“隻是…”

陳登話鋒一轉,將名錄捧還劉備,奇道:

“邊軍師將這張子佈列為首位,登倒無異議,隻是這徐盛與諸葛瑾,登實不知有何過人之能,邊軍師竟能將其列為二三位?”

劉備立時也聽出了不對勁,遂將陳登手中名錄接過。

不看便罷,一看嚇一跳。

邊哲所列這道名錄,如陳登所言,確實比較非主流。

“這個張子布,備於沛縣時倒也聽聞過其賢名,似乎陶公病逝,悼文便是此人所寫。”

“那篇悼文備也曾一睹,確實文采不凡,堪稱驚豔。”

劉備話鋒亦是一轉,麵露好奇道:

“玄齡,恕備孤陋寡聞,這徐盛和諸葛瑾二人,又是何方賢能?”

老劉的茫然,陳登的陌生,皆在邊哲意料之中。

若曆史車輪冇有轉向,這兩人的聲名雀起,原本應該在十幾年後。

徐盛號為江東十二虎臣,亦算世之名將。

想當年孫權向曹丕稱臣,魏使驕橫跋扈,江東文武皆敢怒不敢言,唯徐盛悲憤落淚,當眾聲言以向曹魏稱臣為恥。

人言江東多鼠輩,在邊哲看來,這徐盛是江東為數不多,知廉恥有血性之士。

這樣的人,應該很對老劉的胃口。

至於諸葛瑾嘛…

這個人軍略才能平平,內政方麵也倒也還行,其優點卻是為人寬厚,有大局觀,善於調解矛盾。

這樣的人,可減少一個集團中的內耗,亦是不可獲缺的人才。

當然,光憑這點能力,邊哲又怎麼可能將其排在名錄中第二位。

邊哲看重的並非是諸葛瑾本人,而是…

“玄齡?”

劉備見邊哲失神,隻得出聲輕喚。

邊哲思緒回到眼前,遂不緊不慢道:

“這個徐盛徐文向,據哲所知,頗有勇力,心有豪義,且善於水戰。”

“徐州東臨大海,南接淮水,水軍必不可少。”

“若能征辟這徐文向,主公便可用之組建一支水軍,將來大有可為。”

“至於這諸葛瑾,哲聽聞此人忠厚寬仁…”

邊哲如數家珍一般,將二人的能力,一一道了出來。

陳登二人聽罷,臉上奇色卻是有增無減。

這位邊軍師,身為一外州人,不光知徐盛諸葛瑾之名,竟連其生平能力也瞭然於心?

識人之能到如此地步,當真是匪夷所思。

“莫非,這邊玄齡身在兗州,卻心懷天下,暗中早將我徐州人事摸了個清清楚楚,隻為今日向主公舉薦賢能?”

“若果真如此,此人之深謀遠慮,未雨綢繆之能,當真是非同常人。”

“難怪麋子仲稱,主公能屢敗曹操呂布,皆是出自於此人謀劃,今日看來果然名不虛傳…”

陳登心下暗自腦補了一番,不禁微微點頭,眼中平添幾分信服之色。

當然驚奇的不止是陳登和麋竺。

身為好友的伊籍,同樣是一臉震驚錯愕。

原本以為,你邊玄齡瞞著我,偷偷摸摸把咱兗州人事,摸了個底朝天。

冇想到,你不知什麼時候,把徐州竟然也摸了個底朝天!

你小子是真能瞞啊…

至於老劉,則是挺直腰板,豎起耳朵,將邊哲每一個字都聽到仔仔細細。

臉上原本的好奇,漸漸也轉為了萬分驚喜。

聽罷邊哲解釋,劉備不禁慨歎道:

“備原本以為,玄齡對兗州瞭如指掌,不想對徐州竟也瞭然於心。”

“不出戶而知天下不窺牖而見天道,說的便是玄齡吧。”

邊哲一笑置,將名錄奉還給劉備,提醒道:

“哲所提這些人,雖各懷其才,卻未必有識明主之能。”

“料想他們當中不少人,會因懼怕袁術兵犯徐州,恐又身陷兵禍,欲南下江東避禍。”

“主公當儘早請元龍他們回徐州,將這些人穩住纔是,少一個‘漏網之魚’,主公就多一位可用之才!”

劉備猛的警醒,當即收起感慨,將名錄將付陳登,請其與麋竺儘早動身。

二人也知此事輕重,酒宴未儘便起身告辭。

劉備遂率眾人離席,親自將二人送出了鄄城。

黃昏時分,二人拜彆劉備,已踏上南歸之路。

“元龍,今日見得主公和這邊軍師,你可還有擔心我們托付錯了人嗎?”

策馬並行的麋竺,笑看向了陳登。

陳登臉色如若撥雲見月,笑著感歎道:

“論識人之能,子仲兄遠在登之上,登心服口服。”

“玄德公確有高祖之風,得此仁明之主執掌徐州,實乃我徐州士民之福。”

“我先前還心存擔心,唯恐玄德公仁厚有餘而智略不足,今有這邊軍師,正好補足了玄德公這一短板。”

“不得不說,這邊玄齡是遠遠超出了我的意料之外。”

麋竺重重點頭,臉上浮現欣慰笑容,慨歎道:

“我徐州士民曆經磨難,如今終得明主,應該算是苦儘甘來,再不必重曆曹賊兩屠徐州之災禍了吧。”

陳登卻未如他這般樂觀,目光遙望向南麵,眼神漸漸凝肅。

“現在說苦儘甘來,隻怕還為時尚早。”

“曹操於廣陵已立穩腳跟,更忍辱負重結好袁術,料想其聞知徐州易主,必不會無所作為。”

“至於那袁公路,對徐州覬覦已久,若知我們將徐州獻於玄德公而非他,定然雷霆盛怒,發兵來奪。”

“我徐州人能否苦儘甘來,還得要看玄德公能否退得了這兩隻虎狼…”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