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漢帝師,從教劉備反奪兗州開始 第043章 八百騎就八百騎,足夠我驚退呂布戲耍陳宮!
-
當晚,孫乾攜劉備的親筆書信先行一步,快馬加鞭直奔琅邪。
次日天明,劉備親率五千兵馬出發,前往梁父與張飛會合。
“祝主公早日凱旋,哲等在此靜候主公佳音。”
邊哲帶著留守諸將,於東門外送彆劉備及出征將士。
劉備目光卻望向趙雲,叮囑道:
“子龍,你和八百義從,備就留在昌邑,協助軍師和伯寧守城了。”
“吾知你們定然能守到吾凱旋歸來,隻是倘有差池,子龍你務必要護好軍師和伯寧等周全纔是。”
顯然劉備還是做了兩手準備。
及時歸來最好不過,若是萬一出現意外,城丟了不要緊,這些好容易聚攏起來的人才卻一定得保住。
尤其是邊哲。
趙雲會意,鄭重一拱手:
“明公放心,有雲在誰也傷不了軍師和伯寧他們分毫!”
劉備這才安心,遂翻身上馬,揮鞭豪然笑道:
“備去也,十日之後我們再聚。”
說罷打馬揚鞭,絕塵而去。
五千餘劉軍士卒,藉著將明未明的晨光照亮前路,一路滾滾東去。
大軍前腳剛走,一騎斥侯飛奔而至,帶回了呂軍最新動向:
三萬呂軍沿泗水疾進,前鋒距離昌邑不過二十裡!
訊息一出,氣氛驟然緊張起來。
邊哲與滿寵對視一眼,當即撥馬回城,直奔西門而去。
登上城門,舉目西望。
藉著東昇朝陽,依稀能看到西麵大道上,一團塵霧果然正向昌邑逼近。
“呂布來的倒是快,看來他很心急呀…”
邊哲揣摩出了呂布心思,遂一拂手:
“伯寧,接下來就看你的了,如何排兵佈陣,你決定吧。”
滿寵也當仁不讓,當即接管了城防大權。
於是扶劍立於城頭,以不容質疑的口吻,接連傳下號令。
一根根檑木搬上四門城頭,飛石成筐成筐被抬了上來,大鍋支起,開水燒起,叉竿分發下去…
刀手,弓弩手,槍手紛紛就位。
半個時辰內,兩千守軍便被他井然有序的部署完畢,每一名士卒都被滿寵利用到了極致。
“玄齡軍師果然慧眼識人,伯寧守城之術確實了得,看來明公是用對人了。”
內行看門道,趙雲一眼看出滿寵的不俗,口中嘖嘖讚歎。
爾後上前一步,問道:
“伯寧,彆忘了,還有我和八百騎兵,你還冇給我們安排任務。”
滿寵卻麵無驕色,拱手道:
“此戰我軍堅守不出,子龍將軍的白馬義從,恐怕是無用武之地了。”
“不過還請子龍將軍隨時戒備,若形勢不利,務必護送軍師出城。”
趙雲一怔,一時不知如何迴應。
邊哲卻是一笑,用略帶責備的口氣道:
“伯寧,戰端未開,你就預備著打發我走,這動搖軍心之言,可不該是一軍主帥該說的話呀。”
滿寵卻神色平靜,正色道:
“寵並非是動搖軍心,而是就事論事。”
“此戰,寵既向主公請纓,自當儘我所能,與昌邑共存亡。”
“然則寵畢竟初統軍守城,敵軍又十餘倍於我軍,敵首還是天下第一武將呂布。”
“如此懸殊兵力,如此之強敵,寵實不敢自以為是。”
“軍師乃主公之肱股所在,寵縱然守不住昌邑,亦當保得軍師周全,否則豈非有負主公知遇之恩?”
聽得滿寵解釋,邊哲遂將笑容收起。
不愧是精於律法,以鐵麵無私著稱的滿伯寧,凡事講究個實事求是,務實而不務虛。
“呂布確實是強,敵軍也確實是多,隻給伯寧你兩千兵馬堅守昌邑十日,著實是有些為難你了。”
邊哲微微點頭,目光再次望向城外。
滾滾塵霧,離昌邑又近了幾分。
眼眸陡然精光一閃,邊哲嘴角揚起一抹玩味笑意:
“咱們雖是守城,可子龍這八百鐵騎,倒未必冇有用處。”
“八百騎就八百騎,用好了可抵千軍萬馬!”
“我倒是想到一策,或可嚇退呂布幾日,為伯寧你多爭取數日時間。”
趙雲滿寵精神一振,齊刷刷望向了邊哲。
邊哲遂將心中一策娓娓道來。
趙雲眼眸圓睜,暗吸一口涼氣:
“軍師此計實是聞所未聞…當真能騙到那呂布?”
邊哲目光望著城外,冷笑道:
“此計越是對上聰明人,越是容易起奇效,因為聰明人凡事喜歡琢磨太多。”
“呂布雖非有勇無謀的匹夫,卻絕對算不上是個聰明人,此計對他反倒無效。”
“不過我料陳宮必隨呂布而來,這個人可是絕頂聰明,我料他多半會聰明反被聰明誤。”
趙雲似懂非懂。
滿寵卻已聽懂其中門道,喜道:
“軍師此計雖劍走偏鋒,卻不失為一道妙計,縱然冇能奏效,於我們也冇有損失。”
“若是奏效,便能多拖延三兩日,為主公凱旋歸來爭取到足夠時間!”
趙雲再無疑異議,慨然一拱手:
“既是如此,那咱們就依軍師之計,分頭行事,城外的疑兵就交給雲了。”
計議已定,兩人分頭行事。
趙雲將八百鐵騎,分兵數路,從四門分彆出城。
…
日近正午。
昌邑以西十裡。
三萬呂軍步騎,正沿泗水北岸,一路狂奔。
呂布更是策馬如飛,恨不得瞬間飛至昌邑城下。
噠噠噠。
一騎斥侯飛奔而至,大叫道:
“啟稟溫侯,今晨時分,有五千餘劉軍出昌邑,向東疾行軍而去,不知去向。”
呂布猛的勒住赤兔,臉上掠起深深驚奇。
自己三萬大軍壓城而至,你劉備不是該集中兵力,嚴陣以待的嗎?
如此關鍵時刻,卻反調五千兵馬出城,這是腦袋被門夾了不成!
“公台,這個劉備他想乾什麼?”
呂布立馬橫戟,目光回望向陳宮。
陳宮也勒住坐騎,捋髯眯眼,思緒翻轉。
良久後,眼眸一亮:
“如此關鍵時刻,劉備竟抽調主力離城而去,還是奔著梁父方向而去。”
“若宮推測不錯,必是徐州局勢有變,陶謙為曹操所敗,形勢有危,劉備纔不得不趕回去相救?”
呂布聽罷卻目露疑色,冷哼道:
“兗南諸郡是他自己的,徐州卻是陶謙的,他為救彆人的地盤,竟捨得丟下自己的地盤不守?”
顯然呂布不相信,劉備能乾出這等捨己救人之事。
陳宮一時語塞。
一旁張遼,卻撥馬上前道:
“遼聽聞這劉備素來豪義,當初為平原相時,北海孔融求救,便曾舍下平原千裡馳援。”
“今若陶謙果真有危,遼以為那劉備,未必不會冒險率軍去救。”
呂布嘴角微揚,眼神中泛起一絲諷刺,似乎在嘲笑,張遼會相信,這世上竟有這般愚蠢之徒。
陳宮卻乾咳一聲,馬鞭遙指昌邑:
“這劉備豪義與否先不論,現下他抽走五千兵馬,昌邑城所剩兵馬不過兩千餘人,此正是我們趁勢破城的天賜良機。”
“溫侯當以十倍之兵,即刻圍城強攻,務必要趕在劉備回師之前,將昌邑拿下,則兗南諸郡國傳檄可定也。”
呂布精神大振,畫戟一指前方:
“公台所言極是,傳吾之命,大軍不必下寨,一鼓作氣踏平昌邑城!”
三萬呂軍如虎狼一般,直奔昌邑城。
午後時分,大軍進抵昌邑西門。
原本誌在必得的呂布,卻突然間眼眸一聚,臉上閃過一道奇色。
原本以為,留守的兩千劉軍,已是嚴陣以待,如臨大敵。
眼前所見,昌邑城頭卻竟空空蕩蕩,既不見一麵旗幟,也看不到個半士卒身影。
唯有一位青衫文士,正端坐城頭,閒飲美酒。
而原本該緊閉的城門,此刻則是大開,幾名士卒正在城門下旁若無人的掃地灑水,將他們三萬大軍視若空氣。
“這…這是何意?”
呂布眼中疑色頓生,下意識的放慢了馬速,猶豫著要不要即刻攻城。
跟隨在後的陳宮,臉色卻陡然一變,策馬追了上來,大叫:
“溫侯,敵軍定然有詐,切不可貿然攻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