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季漢帝師,從教劉備反奪兗州開始 > 第041章 徐州是你老劉碗裡的肉,擊碎曹操的春夢吧!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季漢帝師,從教劉備反奪兗州開始 第041章 徐州是你老劉碗裡的肉,擊碎曹操的春夢吧!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山陽郡,昌邑城。

“玄齡,那荀文若之子,翼德已令人尋到,過兩日就可送至昌邑,與那荀家千金團聚。”

府堂內,劉備將張飛的書信示於了邊哲。

爾後麵露欣慰,感慨道:

“不想這荀家千金,竟與玄齡你有這般姻緣,當真是兩全其美的好事。”

“今荀文若兄長子女皆在此,其女又與玄齡你有此姻緣,備是不是修書一封,以招荀文若來歸?”

老劉是求賢若渴,巴不刻即刻能招降荀彧這等王佐之士,潁川士人的執牛耳者。

邊哲卻給他斟滿湯茶,笑道:

“招降荀文若之事,哲以為不可操之過急。”

“方今天下大亂,士家豪族們分頭押注,各事其主者不在少數。”

“就如荀氏一族,荀彧輔佐曹操,那荀諶卻效力於袁紹,其侄荀攸卻身在朝廷追隨於天子。”

“然其所事之主,莫不是一方諸侯。”

“今曹操雖失兗州,卻仍有奪取徐州一線希望,而主公雖握有兗南諸郡國,世人眼中卻依舊是陶恭祖之客卿。”

“為荀氏一族前途命運也罷,因潁川士人領袖的矜持也罷,哲料他未必因兄長子女之故,便背棄曹操轉投主公。”

邊哲話雖委婉,劉備卻立時聽懂了言下之意。

地位!

現下他雖有數郡在手,聲名也隨之雀起,地位卻尚未及位列諸侯。

光憑一個陶謙表奏的豫州刺史,就想讓荀彧這樣的頂級名士前來投奔?

怎麼可能呢。

畢竟不是人人皆如邊哲,能慧眼識英雄,敢把身家性命押在他這個“織蓆販履之徒”身上啊。

“玄齡言之有理,是備心急了,此時招攬這荀文若,徒增笑耳。”

劉備卻有自知之明,倒也不以為意,反是豁達一笑:

“既然如此,那此事便也不急,待時機成熟再做打算不遲。”

當下老劉遂聽邊哲意見,暫不招攬荀彧,隻叫荀蘭修書一封給荀彧,以報平安。

此事敲定,劉備的注意力轉向了近在眼前的呂布來攻。

根據細作情報,呂布自東武陽渡河南下後,兩日之內收取鄄縣,範縣,東阿三城。

隨後會合高順,張邈諸軍,合兵三萬已進至濟陰郡治所定陶城。

自定陶沿泗水東進,可直抵昌邑城下。

呂布此舉,分明是衝著兗南諸郡國而來。

“如玄齡軍師推算,呂布果然不加休整,甫一收取鄄縣三城,便要對主公動手。”

“呂布的戰略意圖,應該是先取昌邑,再下亢父,截斷我兗州與沛縣大本營之聯絡,爾後再北上攻取任城,魯國,泰山諸郡。”

“我軍經過近日招兵買馬,收編降軍,總兵力已達到一萬四千之眾。”

“其中關將軍率三千兵馬鎮守沛縣,翼德將軍率四千餘兵馬坐鎮梁父,南防曹操,北守泰山魯國一線。”

“主公於昌邑一線可用之兵,約有七千之眾。”

滿寵將敵我兩軍形勢一一點明,爾後宣佈:

“依主公與玄齡軍師商定之方略,我軍當以逸待勞,堅守昌邑不戰,以消耗呂軍糧草。”

“待戰局拖至入秋,我軍將搶先於蝗災之前割麥,爾後趁呂軍乏糧,軍心動搖之際,肆機反守為攻,一舉擊破呂布!”

趙雲,於禁,伊籍等人,對邊哲擬定的這套方略,皆無異議。

倒是呂虔等幾員新降之將,眼神皆為驚奇。

這位邊軍師的身份他們已皆知,此前數敗曹操的種種奇謀,他們也有所耳聞。

耳聞,卻未親身領教。

當從滿寵口中聽得,邊哲竟預言今秋會起蝗災時,眾人卻皆是大為震驚。

“識地利易,知天時卻難,這位邊公之子,竟能洞察天時?”

呂虔幾人彼此對視,心中是同樣的質疑。

“玄齡軍師的方略,諸位也都聽明白了,就依計行事,早做準備吧。”

劉備目光掃向諸將,眼神堅定,顯然對邊哲的預言堅信不疑。

眾人隻好強壓下擔憂,儘皆領命。

就在軍議結束時,親衛卻忽然來報,言是徐州彆駕麋竺已至昌邑,有十萬火急之事求見。

“麋子仲?莫非徐州有變?”

劉備心頭一緊,忙令將麋竺請入。

不安的氣息,開始在堂中瀰漫起來。

少頃,麋竺跌跌撞撞而入,一隻腳剛邁進門檻,口中便叫道:

“玄德公,郯城有危,徐州有危,你得速速回師相救啊!”

果不其然。

劉備心頭一緊,上前扶住麋竺,急問:

“我不是已去書陶公,請他繼續堅壁清野據城不出麼,那曹賊不過數千兵馬,郯城怎會有危?”

邊哲眼中亦是閃過奇色。

陶謙再弱,手中還握有六七千兵馬,其中還有四五千丹陽兵。

曹操再強,撐死了不過五千人馬。

你在外麵打不過曹操,龜縮進郯城據守不出,總應該冇問題吧。

曹操他就算是五千天兵天將,他也不可能打得進郯城纔對。

麋竺一聲歎息。

“陶公原本是不想出戰,誰想那曹豹得知曹操屢為玄德公大敗,隻剩下五千殘兵敗將,便心生輕視。”

“於是那曹豹便幾次三番請纓,力勸陶公出戰,以雪前恥。”

“陶公在他鼓動之下,亦對曹操心生輕視,便令曹豹率丹陽軍出城一戰。”

“結果曹豹中了曹賊埋伏,丹陽兵折損過半,曹豹也中箭而亡。”

“曹賊趁勝兵圍郯城,陶公損兵折將,隻恐堅守不過幾日,故令竺星夜兼程前來向玄德公求救!”

麋竺喘著氣,將前因後果道出。

劉備臉色一變,目光急瞥了邊哲一眼。

邊哲早料到,陶謙可能以曹操心生輕視,輕敵出戰。

故梁父一戰後,便特意交待他修書一封給陶謙,勸其務必繼續堅守不出。

冇想到關鍵時刻,陶謙還是掉鏈子了。

敗了不說,還賠上了曹豹這員大將,以及數千丹陽兵。

現下呂布大軍兵臨城下在即,這個節骨眼下,怎麼回師去救徐州?

“玄德公,請速速出兵回救郯城纔是,再晚則陶公休矣~~”

麋竺深深一揖,打斷了劉備思緒。

劉備忙將麋竺扶住,斬釘截鐵道:

“子仲放心,備不會置陶公於不顧,容備集結兵馬,稍後便回師相救!”

麋竺鬆了口氣,對劉備再三拜謝。

劉備一番安慰後,便令將其送往內院,先安頓休息。

麋竺前腳剛走,堂中便炸開了鍋。

“呂布三萬大軍兵臨昌邑在即,這般關鍵時刻,我們哪裡還有多餘兵馬回救郯城?”

“若回師徐州,留兵少則昌邑難保,留兵多則不足以速破曹操,及時回師兗州,則昌邑乃至兗南諸郡國亦有得而複失之危也!”

“回救徐州便有可能失陷兗州,兗州乃主公所有,徐州卻是那陶謙的,主公豈能犧牲自己的兗州,去換陶謙的徐州?”

堂中眾人議論紛紛,大抵都主張不救徐州。

“諸位!”

一直沉默的劉備,陡然發聲。

堂中霎時間鴉雀無聲。

劉備深吸一口氣,正色道:

“備自青州前來徐州,就是為救陶公。”

“陶公資備以錢糧兵馬,贈備沛縣以為立足之地,對備有恩有義。”

“今陶公有危,備若見死不救,豈非成了那不義不仁之徒?”

“備心意已決,非救陶公不可,諸位不必再勸!”

眾人神色震動,心中雖執反對意見,眉宇間卻皆湧起敬意。

劉備的這份豪義,此時已令他們深深折服。

“主公…”

邊哲正待開口,劉備卻擺手打斷:

“軍師,備知道你想勸備以兗州為重,不可分兵去救徐州。”

“其他之事,備對軍師你定是言聽計從,隻是這件事上,恕備不能聽從軍師勸諫。”

“陶公,備必救不可!”

顯然老劉以為,他也和眾人一樣,要勸老劉彆管陶謙。

若換成彆州,他還真會勸老劉彆多管閒事,先守好自己這一畝三分地再說。

徐州卻不一樣…早晚是老劉碗裡的肉,怎麼可能說不要就不要呢。

而且還是被曹操搶過去。

這不等於默許曹操死灰複燃,還在老劉背後懸了一柄利劍麼。

“主公誤會了,哲並非要勸說主公不救徐州。”

“這徐州,早晚會歸主公所有,哲怎可能讓曹操給搶了去呢?”

“且曹豹這個刺兒頭之死,於主公而言未必就是件壞事。”

邊哲彆有意味一笑,爾後眼中殺機湧現:

“哲是有一計獻於主公,既能擋住呂布,又能速破曹操,徹底擊碎他奪徐州安家的春夢!”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