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開局撿詞條,掠奪億萬天賦成聖 第173章 拒絕成聖,倉頡的覺悟
-
倉頡低頭看去,隻見一頭斑斕吊睛白額猛虎正用爪子扒著地麵,眼中竟流出紅色的血淚;
路邊的草木也開始枯萎,樹葉邊緣泛著血紅色。
這是天道的又一異象——萬物泣血。
這道異象代表洪荒生靈對“文字”的畏懼,它們怕這承載文明的工具,會徹底改變洪荒的秩序。
倉頡望著泣血的萬物,他心中已經明悟。
倉頡緩緩跪下,他對著天地起誓:“我倉頡在此立誓,文字當為啟智之鑰,而非奴役之具。若人族濫用文字作惡,我願自毀道基,收回所有文字,讓洪荒重回無文之世!”
誓言落下的瞬間,天地間的異象驟然停止。一道清靈之氣從九天而降,融入倉頡體內,他四目中的重瞳變得愈發深邃,身上的氣息也沉穩了許多。
此後五年,倉頡再無停歇。
他走遍洪荒的每一寸土地,觀察鳥獸的足跡、草木的形態、星辰的運轉,將所見所感都刻進文字裡。從“水、火、山、石”到“父、母、子、女”,從“耕、種、漁、獵”到“禮、義、仁、智”,每一個字的誕生,都似有一道微光融入炎黃部落。
九年期滿,陽虛山的刻字台上,擺滿了刻滿文字的龜甲、青石與青銅鼎。倉頡拿起石筆,在最後一塊龜甲上,刻下了“道”字。
當最後一筆落下,洪荒天地間,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異象。
天空中,金色的粟米如雨水般灑落,落地即生根,轉眼間便長成了大片金黃的莊稼,風吹過,粟穗搖曳,傳來豐收的聲響。
這是天雨粟,象征文字能讓人族豐衣足食,擺脫饑餓。
幽冥深處,傳來鬼怪的哀嚎,那聲音裡滿是絕望——這是鬼夜哭。
文字能記錄善惡,規範倫理,鬼怪再難靠迷惑人心作惡,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陽虛山巔,祥雲彙聚。龍、鳳、麒麟三族的身影從雲端浮現,龍吐玉冊,鳳銜彩筆,將倉頡造的三千常用字一一拓印在玉冊上,送到了人族之祖周辰的手中,
這是龍鳳獻瑞,代表天道認可了人族的文字。
隨著天道考驗完成,一道貫穿天地的功德金柱籠罩著倉頡。
這道功德金柱比軒轅擊敗蚩尤時的功德還要濃鬱數倍。
甚至就連伏羲明悟八卦、神農嘗百草開辟醫藥之道也不能與之相比。
洪荒生靈都能感受到,這是天道對“啟智之功”的嘉獎。
造字,保的是人族文明的永續。
即便日後人族勢危,隻要人族之中文字不絕,那人族終有崛起的一天。
“倉頡,你可願藉此功德,證道成聖?”
一道通天徹地的聲音在洪荒大地上迴盪,那是周辰的神念。
作為人族之主,周辰認可了倉頡造字對人族的功德。
隻要倉頡點頭,即使倉頡冇有成為人道聖人的命格,周辰也可以用人道至寶崆峒印直接封倉頡為聖人。
“倉頡,你在遲疑什麼,等你成為聖人,你可與伏羲神農、並列,永受我人族敬仰。”
軒轅看到倉頡在如此機緣之前竟然還在猶豫,軒轅不由的提醒道。
不得不說,軒轅真是胸襟寬闊的名主,如果是其他皇帝看到自己還冇成聖,自己的部下先成聖,他們必然會有嫉妒之心。
可是軒轅全然冇有半分嫉妒之心,他的眼中隻有對倉頡即將成聖的高興。
在軒轅的眼中,倉頡成聖對炎黃部落有利,這就夠了。
倉頡望著下方歡呼的人族部落,搖了搖頭。
“文字是人族共業,不是我一人之功。”
倉頡的聲音溫和且堅定:“若我成聖,後人隻會記得‘聖人倉頡’,卻會忘了人族為文字付出的努力。而且,人族要靠的是自己,而不是人族的某一個先賢。”
早在倉頡造字的時候,他就想過這個問題。
倉頡抬手一揮,將大部分功德融入三千文字中,那些文字瞬間變得靈動起來,彷彿有了生命。
倉頡冇有將這些功德據為己有,他將天道賜予他的功德全部都融入到所創的文字之中。
有了功德的加持,這些文字已經有了靈性,當人族學習文字時,人族能更輕易的掌握這些文字。
“倉頡,你將所有功德全部融入文字,你不後悔?”
周辰看到倉頡自己冇有留一點功德,他對著倉頡問道。
“我創造文字就是為了人族,我自然不悔。”
倉頡的雙眼無比的明亮,他對著周辰說道。
“這倉頡是哪位大神通者轉世,為何我竟然推算不出他的身份?”
首陽山上,老子的眉頭皺起。
創造文字非大智慧大毅力之輩不能行,自從盤古開天辟地以來,洪荒也隻有妖族的妖師鯤鵬創造了妖文。
如今鯤鵬隻是被永世困在北溟之海,這倉頡自然不是鯤鵬轉世。
周辰所收的弟子全部都是那些隕落的大神通者,這倉頡雖不是周辰的弟子,但能做到這種地步,那自然也是大神通者轉世。
可是老子已經窮儘法力推演,他發現倉頡隻是人族,他並冇有什麼前世。
“這不可能,難道是周辰用**力將倉頡的前世隱藏了?”
老子的眉頭皺起,他隻能做出如此猜測。
“老師,難道這倉頡就不能隻是人族倉頡嗎?”
玄都看著老子一副困惑的模樣,他對著老子說道。
“人族區區後天生靈,他們怎麼可能會做出如此壯舉?”
老子自然是不相信這種事情的。
“老師,那周辰不也是人族,既然周辰能創武道,為何人族不能有倉頡造字?”
“人族是洪荒的主角,以人族的氣運,出幾個倉頡這樣的人物不合理嗎?”
玄都對著老子再次說道。
老子製度,司徒管農耕、司馬管軍事,刑罰條文清晰明瞭,人族從部落聯盟,一步步向早期國家形態過渡;
在衣著方麵,軒轅改進絲麻之術,製作出適用人族的衣冠,定下衣著之禮。
出行方麵,軒轅製作出車馬與木舟,方便人族往來,防止因交流阻隔導致人族再次分裂。
音律方麵,軒轅發展和改革了琴瑟,發明青銅等打擊樂器,豐富了人族音樂。
此外,他還將炎黃部落衍生的養生、醫藥等道理,結合天皇與地皇留下的傳承知識,編輯整理成《黃帝內徑》,為人族留下更完善係統的知識。
百年間,人族在軒轅的治理下恢複元氣且變得昌盛繁榮,眾人多次請求軒轅封禪。
最終,軒轅選擇在東海之濱的泰山封禪。
封禪當日,無邊功德降下,人皇軒轅就此成為人族第三位人道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