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都市 > 歸雁:浮塵裡的人間暖意 > 第3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歸雁:浮塵裡的人間暖意 第3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距離搬進出租屋過去一週,林硯秋終於迎來了盛景科技的入職日。清晨七點半,她站在地鐵2號線的站台上,看著裹挾著人群的早高峰洪流,下意識攥緊了手裡的帆布包——包裡裝著昨晚反覆覈對的入職材料,還有母親特意塞的兩顆煮雞蛋,說是“討個好彩頭”。

地鐵到站時,門剛打開,人群就像潮水般湧了進來。林硯秋被擠在車門邊,鼻尖蹭到前麪人的揹包帶,耳邊是此起彼伏的掃碼聲、報站聲,還有人在低聲討論今天要交的報表。這和倫敦地鐵裡乘客安靜讀報的場景截然不同,卻讓她莫名生出一種“真切融入”的實感——這就是國內職場人最普通的清晨,忙碌,卻充滿奔頭。

提前十分鐘到公司樓下,林硯秋仰頭看了看玻璃幕牆的大樓,深吸一口氣整理了一下米白色西裝外套。前台覈驗資訊後,領著她往HR辦公室走,走廊裡的員工大多步履匆匆,有人抱著一摞檔案小跑,有人對著手機語速飛快地溝通工作,空氣中飄著淡淡的咖啡香,混著列印機工作的“滋滋”聲,一派高效緊繃的氛圍。

HR李姐看起來四十歲左右,戴著細框眼鏡,說話溫和卻條理清晰。她接過林硯秋的材料,先簡單覈對了資訊,然後推過來一杯溫水:“先喝口水,咱們聊聊入職後的注意事項,都是些‘本土化’的小細節,提前知道能少走彎路。”

林硯秋坐直身體,拿出手機準備記筆記,李姐的話卻讓她愣了一下——在倫敦麵試時,HR隻談崗位職責和薪酬福利,從不會提“注意事項”。

“第一是彙報方式。”李姐指尖輕輕敲了敲桌麵,“你在國外可能習慣直接說‘我認為方案該這樣’,但在咱們這兒,尤其是跟部門王經理彙報,要先擺數據,再給選項。比如你可以說‘這個方案有A、B兩種思路,數據支援A更貼合客戶需求,您看是否需要調整’,彆直接下定論,給領導留判斷空間,這是職場裡的‘分寸感’。”

林硯秋趕緊在備忘錄裡記下“彙報先擺數據,給選項”,心裡默默回想——在倫敦做課程設計時,她經常直接跟導師爭論方案細節,導師還誇她“有批判性思維”,原來國內職場的溝通邏輯,竟有這麼大差彆。

“第二是部門協作。”李姐喝了口茶,繼續說,“市場部要常跟銷售、技術部打交道。跟銷售對接時,彆總提‘國外案例怎麼做’,他們更關心‘這個方案能不能幫客戶簽單’,多聽他們說一線客戶的需求,比講理論有用;跟技術部溝通,彆催得太急,每次發需求記得標‘緊急程度’和‘交付節點’,語氣軟一點,比如加句‘麻煩您抽空看看,有問題隨時找我’,大家都願意配合。”

“第三是團隊活動。”李姐的語氣稍微輕鬆些,“部門每週五晚上有聚餐,除非家裡有急事,儘量彆缺席。不是讓你喝酒應酬,是讓你跟同事多聊聊——比如誰孩子要上幼兒園,誰最近在學烘焙,這些瑣碎的話題能拉近距離,後麵工作上遇到卡點,同事幫你一把,比自己硬扛輕鬆多了。”

林硯秋一邊記,一邊想起表姐之前跟她說的“國內職場靠人脈”,原來這些“人脈”,就藏在週五的聚餐、日常的閒聊裡。她突然意識到,自己帶回國的“海外經驗”,在這些“本土化規則”麵前,似乎要先“清零”,再重新學習。

“最後說下‘海歸’標簽。”李姐看著她,眼神裡帶著幾分誠懇,“你的海外經曆是優勢,但彆總掛在嘴邊。有人會覺得‘海歸有能力’,也有人會覺得‘你不懂國內行情’,不如用結果說話——比如第一個項目做出成績,比說十句‘我在英國做過類似的’都管用。”

這句話戳中了林硯秋的顧慮——回國找工作時,她總擔心自己的“海外經曆”不被認可,現在才明白,真正的認可,從來不是靠標簽,而是靠適應和落地。

聊完這些,李姐起身領著她往市場部走:“王經理和同事們都在,我帶你認識一下。記住,剛入職彆著急表現,先觀察,多請教,慢慢來。”

走進市場部辦公室,喧鬨聲瞬間包圍了林硯秋。部門經理王哥笑著走過來握手,手掌寬厚有力:“歡迎加入!咱們部門節奏快,你有不懂的就問,彆客氣!”旁邊工位的女孩立刻站起來,紮著高馬尾,笑容明亮:“我叫蘇蔓,以後你有什麼事找我就行,咱們工位挨著,方便!”

林硯秋坐在自己的工位上,看著電腦螢幕上“盛景科技”的logo,摸了摸包裡還溫熱的煮雞蛋,心裡突然踏實了些。她打開備忘錄,看著上麵記滿的“本土化規則”,突然覺得,這份冇有實體的“入職禮”,比任何新人禮包都珍貴——它像一把鑰匙,幫她打開了融入國內職場的大門。

她深吸一口氣,點開工作群,看著同事們討論下週的項目計劃,偶爾插科打諢的玩笑,手指在鍵盤上敲下“大家好,我是林硯秋,以後請多指教”,發送的瞬間,她知道,自己回國後的職場旅程,終於邁出了真正的第一步。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