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摸屍成神,統一萬界 第1章
-
慶國皇宮深處,一座偏僻殿宇內。
李延道身著墨色華服,右手持橫刀,左手負於身後,閉目靜立,身形如鬆。
驟然間,他雙目睜開,眼中銳光一閃。
刀鋒破空,獵獵風起。
李延道騰挪起落,道道刀光在虛空中交織。
周身真氣震盪,捲起滿地塵埃。
池水隨之波動,無形真氣掃過,斬斷數枝荷莖。
刀法儘展,氣勢凜然,殺意四溢。
最後一擊落下,真氣陡然暴漲,轟然擊向假山——
巨響聲中,假山崩裂,碎石飛濺,化作滿地沙礫。
衣袍在真氣鼓動下翻飛,長髮飄揚,隨後緩緩垂落。
李延道收刀靜立,真氣儘斂於丹田。
他緩緩吐出一口濁氣,心神漸寧。
“終於,踏入八品上了。”
他眼中掠過一絲欣喜。
“恭賀殿下!殿下晉階八品上,武功再進一步,實乃我慶國天縱之才!”
身後兩名侍衛單膝跪地,抱拳賀道,目光熾熱。
“起身吧。”
李延道還刀入鞘,語氣淡然:“慶國第一天才之名不敢當,天下能人輩出,我尚有不足。”
侍衛起身恭敬道:“殿下過謙了。能及殿下之才者,屬下聞所未聞。”
“你們久居深宮,又見過多少天外之人?”
李延道微微一笑,不再多言,目光投向荷花池,神思漸遠。
他本不屬於這方世界。
前世,他亦名李延道,雖名似不凡,實則平凡一生。
他如千萬常人,曆經九年義務教育,升入重點中學,考入名校。
985高校畢業,考上公務員,端穩鐵飯碗。
公餘執筆寫作,略補收入。
勤懇多年,終得有車有房,身懷編製,頗有積蓄。
若無大誌,也算安享自在。
然而某日歸家途中,一輛闖紅燈的卡車迎麵撞上了他的轎車。
---
身為普通人的他當場喪命。
李延道的意識混沌不清,待到再次甦醒,已穿越到這個古代世界。
從周圍人的對話中,他得知自己來到了《慶餘年》的世界。
李延道清楚,這裡並非真正的古代,而是未來的世界。
一場席捲全球的核戰爭摧毀了人類文明,之後的人類逐漸適應了核輻射,重建起新的文明。
文明不斷髮展,如今已步入封建王朝時期。
慶國是當今天下國力最強大的王朝。
李延道成為慶皇的第三子。
原本慶皇共有五子:大皇子理延儒、二皇子理延澤、三皇子理延乾(太子)、四皇子氾賢(私生子)、五皇子理延平。
由於太子獨立於皇子序列之外,加上氾賢是私生子不為外人所知,五皇子理延平便順位前移,成為名義上的三皇子。
李延道的意外到來,使慶皇的兒子增至六人。
他比理延平早一步出生,因此李延道成為三皇子,理延平則成了四皇子。
熟知《慶餘年》劇情的李延道明白這個世界危機四伏。
儘管身為皇子,身份尊貴,生活無憂,卻未必能平安長大。
自古皇室無情,宮中處處暗藏殺機。
朝堂爭權、後宮爭寵,任何一環都可能讓李延道喪命。
李延道此生的母親地位中等,生下他後雖被封為貴嬪,但因分娩時元氣大傷,身體一直虛弱。
儘管太醫用珍貴補藥調理,最終仍在李延道六歲那年離世。
失去母親庇護的李延道更加謹慎,將全部心思投入習武。
要想自保,唯有修煉武道。
慶餘年世界存在武道,武者修煉的真氣本質上是核輻射,藉此獲得強大力量。
武者實力分為九品,一品最弱,九品最強。
九品之上還有大宗師,天下僅有四人。
李延道冇有係統輔助,但兩世為人,悟性與習武資質尚可。
六歲開始習武,苦修十年,終於在今日突破至八品上。
以他的年紀和資質,未來必能突破九品上。
這樣的天賦堪稱天才。
但李延道並未自滿,因為他深知這個世界危機四伏,而最大的威脅並非來自外界,恰恰來自皇宮內部,來自他那名義上的父皇。
雖說李延道知道的古今四百多位帝王中,慶皇的冷血與涼薄絕對能名列前茅。
在他眼中,兒子不是骨肉,隻是棋子與工具。
皇宮,禦書房。
慶皇手持一枚箭頭,在磨刀石上緩緩打磨。
禦書房中,除了滿架書籍,還擺放著諸多製弓造箭的器具。
桌案上,奏摺之間,堆滿各式箭頭、箭桿與箭羽,還有數把不同製式的長弓。
世人都知道,慶皇癡迷於製作弓箭。
眾人隻道這是帝王的一項雅好,即便登基後也不曾捨棄。
卻唯有慶皇自己清楚,多年親手製弓造箭,全因心中深埋的恐懼。
“哦?老三今日突破八品上了?”
正磨著箭頭的慶皇忽然抬頭,眼中掠過一絲訝色。
“是,陛下。”
“三皇子殿中傳來訊息,今日練功有所精進,已達八品上。”
一名身披盔甲的中年將領跪在階前,恭敬回稟。
此人名為宮典,官拜大內侍衛副統領,在慶國地位不凡。
提及三皇子突破八品上,宮典心緒難平,難掩震撼。
他自認見多識廣,也見過不少少年英才,卻少有能與三皇子李延道比肩者。
宮典自身便是八品上的高手,深知要達此境,需付出多少血汗。
武道一途,不僅靠苦修,更需天資。
無天賦者,再努力也難有成就。
世人習武,能至七品已屬不易。
八品之上,無論身在何國,皆可稱一方高手。
更何況,李延道年僅十六。
明眼人都看得出,以他之資,若不夭折,未來必入九品上。
至於大宗師之境,與九品武者判若雲泥,隻能看天意與機緣,無人敢妄言。
“嗬嗬,看來朕還真是小瞧了這個兒子。”
慶皇眼中閃過一抹幽光,輕笑一聲,轉而看向宮典:“宮典,你覺得朕這三子如何?”
突如其來的發問令宮典心頭一凜,連忙垂首抱拳:
“陛下英明神武,三殿下天縱奇才,慶國將來再添九品上高手,國運日益昌隆,皆因陛下得天所佑。”
“臣為陛下慶賀,為慶國慶賀。”
宮典言罷,深深跪伏在慶皇麵前,久久不敢起身。
“天縱奇才?你給老三這麼高的評價,看來是很看重他。”慶皇含笑說道,“那依你看,老三與老二、太子相比,誰更勝一籌?”
轟——
此話一出,宮典隻覺得渾身一冷,心跳如擂鼓,連呼吸都幾乎停滯。
慶皇仍端坐原地,神色溫和,笑意未減。
可無形的威壓卻如一座山,沉甸甸地壓在宮典背上,令他難以喘息。
他垂著頭,聲音發顫:“臣……臣……臣……”
支吾半天,卻連一句整話也說不出來。
事關三位皇子,宮典搜腸刮肚,仍不知如何應對。
無論說誰更好,都無法令慶皇滿意。
也就是說,無論怎麼答,都是錯。
豆大的汗珠自他額角滑落,厚重的盔甲內,裡衣早已被冷汗浸透。
都說伴君如伴虎。身為禦前侍衛,宮典深知慶皇性情多變,喜怒難測。
方纔還與你笑語溫言,轉眼就可能翻臉無情,眼中寒光凜冽,足以凍徹骨髓。
這種生死懸於一線的滋味,他已嘗過多次。
卻始終無法習慣。
“哈哈哈,好了好了,起來吧。”
慶皇忽然朗聲大笑,拍了拍宮典的肩,“你堂堂大內侍衛副統領,八品上的高手,怎麼這般膽怯?”
“朕不過隨口一問,何必驚慌至此?”
那陣無形壓力驟然消散,宮典這才鬆了口氣,恭敬叩首道:“陛下天威浩蕩,臣不過凡俗之人,自然敬畏。”
“你先退下吧。”慶皇擺了擺手。
“微臣告退。”
宮典起身,躬身一禮,緩緩退出禦書房。
慶皇目送他背影遠去,自氣孔間收回目光,冷冷一笑,隨即喚道:“侯公公。”
“老奴在。”
一名老太監應聲上前,躬身垂首,神態恭敬。
慶皇將手中箭頭裝於箭桿,起身張弓,目光銳利,直指殿門處的盔甲,淡淡道:“擬旨,封三皇子李延道為……安王。”
咻——
話音方落,羽箭離弦,精準射入前方盔甲的護心鏡中。
“奉天延運皇帝,詔曰:三皇子李延道,人品貴重,秉性純良,天資過人,特賜封為安王,開府建牙,賞黃金千兩,侍衛婢女各百人,賜府邸一座,另賜朝堂議政之權,欽此。”
在李延道的殿中,侯公公手持聖旨,一字一句宣讀完畢。
李延道跪地接過聖旨,神情平靜地迴應:“兒臣遵旨,叩謝陛下隆恩。”
起身之後,他瞥了一眼身後的侍衛嚴峰。嚴峰會意,上前將一張銀票遞到侯公公手中。
侯公公含笑收下,塞進袖口,隨後向李延道說道:“三殿下,旨意已到,老奴這就告退,願殿下前路順遂,莫負陛下心意。”
李延道微微頷首,笑道:“侯公公的話,本王記下了,多謝提點。”
侯公公離去後,李延道手持聖旨走入寢宮。
侍衛未得命令,不得入內。
宮門一閉,他臉上的笑意瞬間消散,隻餘一片冰冷。
“安王?嗬,好一個安王!”
“慶皇果然名不虛傳,心思難測,性情涼薄。”
“這一天終究還是來了,我終究也逃不過他的掌控。”
李延道麵無表情,握著聖旨的手漸漸收緊,指節泛白。
他眼底掠過一絲冷光,寒意轉瞬即逝。
慶國皇族血脈中,皇子到一定年紀便會被封王。
李延道今年十六,封王出宮、開府建衙,本是常事。
開府之後,他便能名正言順地招攬幕僚與門客。
那一千兩黃金,正是慶皇給予這個兒子的初始資本。
賞賜黃金、府邸、侍衛婢女,都不足為奇。
關鍵在於最後一項——慶皇賜予李延道上朝議政之權。
如今大慶朝堂之上,太子與二皇子相爭,奪嫡之勢已明。
在慶皇默許之下,朝中重臣紛紛擇主而投。
兩派人馬在朝堂上明爭暗鬥,愈演愈烈。
值此之際,慶皇命李延道上朝議政。
其意不言自明——是要他也踏入這奪嫡之局。
太子與二皇子相爭已久,各自背後勢力盤根錯節,豈會容許李延道憑空分走權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