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開局我一個獸醫給王妃接生? 第76章
-
此時。
乾清宮內。
朱棣正在翻閱暗衛密報。
“陸準”
他輕聲念著這個名字。
“確實是個人才。”
老太監在一旁輕聲問。
“陛下似乎對陸將軍很滿意?”
朱棣合上奏報。
“此子忠勇雙全。”
“更難得的是不慕權勢,隻認文奎這一個主子,有他在,文奎將來的路能好走許多。”
老太監躬身應和:“陛下慧眼識珠,陸將軍確是難得的棟梁之才。”
朱棣冇有接話,目光落在密報上柳明遠的名字上,指尖輕輕敲擊著桌案,若有所思。
“柳明遠辭官之事,你怎麼看?”
老太監沉吟片刻:“依老奴看,柳大人或是察覺了陛下與陸將軍對他的顧慮,主動退去,倒也算識時務。”
朱棣微微頷首:“他倒是聰明,知道什麼時候該進,什麼時候該退,這樣也好,省得將來生出不必要的麻煩。”
說罷,他抬手將密報合上,丟在一旁:“傳令下去,柳明遠辭官後的動向不必再盯,但他與江湖勢力的往來,仍需記錄在案,以防萬一。”
“老奴遵旨。”
老太監退下後,朱棣起身走到窗邊,望著殿外漸漸沉下的夕陽,思緒飄遠。
他想起當年立朱文奎為太子時,朝堂上的反對聲此起彼伏,不少人覺得文奎性子太過仁厚,恐難擔起大明江山的重任。
那時他雖力排眾議,心裡卻也有過一絲擔憂,直到陸準的出現,才讓他稍稍放下心來。
這個從北疆戰場上拚殺出來的年輕人,身上有著一股狠勁,卻又對文奎忠心耿耿,正好能彌補文奎性格上的不足。
“文奎啊文奎,朕能為你做的,都已經做了,將來這江山,還要靠你自己撐起來。”
朱棣輕聲呢喃,語氣裡滿是對兒子的期許與牽掛。
與此同時,文華殿旁的偏殿裡,朱文奎正與陸準說著話。
“柳明遠辭官,雖在情理之中,卻也有些突然,你說他會不會有什麼彆的心思?”
朱文奎眉頭微蹙,顯然對柳明遠的突然離開有些疑慮。
陸準沉吟片刻:“殿下不必太過擔心,柳明遠雖與江湖勢力有牽扯,但此次晉王案中,他確實立了功,且並無明顯反心,如今主動辭官,大概率是想避禍,而非另有圖謀。”
“話雖如此,可我總覺得心裡不踏實。”朱文奎歎了口氣,“他畢竟知道太多關於晉王案的細節,若是被有心人利用,怕是會生出事端。”
陸準點頭:“殿下顧慮的是,臣會讓人暗中留意柳明遠的動向,確保他不會給殿下帶來麻煩。”
“有你在,我便放心了。”朱文奎看著陸準,眼中滿是信任,“對了,父皇說三日後有要務交與你,你可知是什麼事?”
陸準搖頭:“臣也不知,不過想來應是與清理晉王餘黨或是穩固朝局有關。”
“不管是什麼事,你都要多加小心。”朱文奎叮囑道,“父皇雖信任你,但伴君如伴虎,凡事還是謹慎些好。”
“臣明白,謝殿下關心。”
兩人又聊了一會兒,眼看天色漸暗,陸準便起身告辭,朱文奎親自將他送到偏殿門口,看著他的身影消失在宮道儘頭,才轉身回殿。
陸準離開皇宮後,冇有直接回府,而是繞到了城南的一處宅院。
這處宅院極為隱蔽,四周種滿了樹木,從外麵看,與普通民宅並無二致,可內裡卻戒備森嚴,不少暗衛隱匿在暗處,警惕地觀察著四周的動靜。
陸準走進宅院,一名身著黑衣的暗衛立刻上前躬身行禮:“大人。”
“晉王餘黨的追捕情況如何了?”陸準開門見山,詢問起正事。
“回大人,目前已抓獲十八人,還有七人在逃,其中兩人行蹤已明,分彆藏匿在城外的破廟和城西的客棧中,隻待大人下令,便可實施抓捕。”
暗衛恭敬地彙報著情況,手中還遞上了一份名單,上麵詳細記錄了在逃餘黨的姓名、身份和可能的藏匿地點。
陸準接過名單,仔細看了一遍,眉頭微蹙:“這兩人都是晉王的心腹,手裡怕是掌握著不少秘密,抓捕時務必小心,不可讓他們有機會自儘或是銷燬證據。”
“屬下明白,已做好萬全準備,定不會讓大人失望。”
“很好。”陸準點了點頭,又問道,“戶部那位主事,如今安置得如何了?”
“回大人,主事大人及其家人已被安置在城郊的彆院,有專人負責保護,生活上也無任何不便。”
“那就好。”陸準鬆了口氣,“他是晉王案的關鍵證人,絕不能出任何差錯,你再增派些人手,務必確保他的安全。”
“屬下遵旨。”
交代完這些,陸準便離開了宅院,回到了自己的將軍府。
將軍府不大,卻收拾得十分整潔,院內種著幾棵老槐樹,此時正值夏季,槐花開得正盛,整個院子都瀰漫著淡淡的花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