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開局我一個獸醫給王妃接生? 第7章
-
陸準盯著係統麵板上新彈出的提示,指尖微微發顫。
“真龍血脈”四個字像燒紅的烙鐵,在他腦海裡反覆灼燒。
他猛地回頭看向床上熟睡的嬰兒,小傢夥眉頭微蹙,似乎在做什麼不安穩的夢。
湘王朱柏的子嗣,竟有真龍血脈?這完全超出了他對這個時代的認知。
若此事敗露,彆說燕王府,整個北平城都藏不住這孩子。
陸準迅速收斂心神,將係統麵板關閉,他知道現在不是深究的時候,保住孩子纔是首要任務。
窗外的月色透過窗欞,在地麵灑下斑駁的光影,如同他此刻起伏不定的心緒。
接下來的幾日,陸準表麵上依舊深居簡出,悉心照料嬰兒,暗地裡卻通過烏鴉密切關注王府內外的動靜。
升級後的捕捉術讓他能同時控製三隻烏鴉,覆蓋範圍也擴大到五裡,這讓他對燕王府的掌控力提升了不少。
他發現,自圍獵之後,王府裡的氣氛悄然發生了變化。
侍衛們巡邏的頻率明顯增加,尤其是通往內院的幾條通道,幾乎是三步一崗五步一哨。
更讓他在意的是,姚廣孝隔三差五便會派人送來一些書籍,大多是關於兵法謀略、天文地理的著作。
這顯然是燕王在有意培養他,也是在試探他的能力邊界。
陸準冇有拒絕,他知道想要在燕王府立足,甚至保護好孩子,必須讓自己變得更有價值。
每日除了照顧嬰兒,他便埋首於這些典籍之中,憑藉著現代人的思維和係統的輔助,他對這些古代知識的理解遠超常人。
這天午後,陸準正抱著嬰兒在院子裡曬太陽,一名侍衛突然前來傳話,說姚廣孝請他去前廳一敘。
陸準心中一動,將嬰兒交給臨時找來的可靠侍女照看,整理了一下衣冠便跟著侍衛前往前廳。
前廳內,姚廣孝正坐在桌邊煮茶,見陸準進來,笑著抬手示意:“陸先生來了,快請坐。”
陸準依言坐下,目光平靜地看著姚廣孝,等待對方開口。
姚廣孝給陸準倒了一杯熱茶,緩緩說道:“先生近日研讀典籍,可有什麼心得?”
陸準端起茶杯,輕輕抿了一口,溫聲道:“略有所悟,隻是許多地方還需細品。”
姚廣孝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讚許:“先生謙遜了,王爺近日常與我說起,先生對兵法的見解獨到,遠超一般謀士。”
陸準心中暗道,燕王果然一直在關注自己,他不動聲色地說道:“王爺過譽了,草民不過是紙上談兵罷了。”
姚廣孝放下手中的茶盞,話鋒一轉:“先生不必過謙,如今時局動盪,正是用人之際,王爺有意讓先生參與王府的軍機要務,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陸準早有預料,他沉吟片刻,說道:“草民承蒙王爺不棄,願為王爺效力,隻是草民尚有一請。”
姚廣孝挑眉:“先生請講。”
“草民隻求王爺能護住那孩子的周全,無論將來發生何事,都不要牽連於他。”陸準語氣堅定地說道。
姚廣孝看著陸準,沉默了片刻,點頭道:“先生放心,王爺既已收留你們,便不會坐視那孩子出事,此事我可替王爺應下。”
得到姚廣孝的承諾,陸準心中稍稍安定,他起身拱手:“多謝先生。”
姚廣孝擺擺手,笑道:“先生不必多禮,日後我們便是同僚,還需相互扶持。”
從前廳回來,陸準徑直來到嬰兒的房間,見小傢夥正安安穩穩地睡著,他懸著的心才徹底放下。
他坐在床邊,輕輕握住嬰兒的小手,心中暗下決心,無論前方有多少艱難險阻,他都要護住這孩子,護住這“真龍血脈”。
接下來的日子,陸準正式參與到燕王府的軍機要務中。
他憑藉著出色的謀略和對時局的精準判斷,很快便在謀士群體中嶄露頭角。
燕王朱棣對他愈發信任,許多重要的決策都會征求他的意見。
這天,朱棣在書房召集核心謀士議事,議題是關於朝廷近期的動向。
一名謀士率先開口:“啟稟王爺,據探子回報,朝廷近期正在調集兵力,似乎有針對我北平之意。”
另一名謀士接著說道:“不僅如此,建文帝還下旨削奪了幾位藩王的兵權,下一步恐怕就要輪到王爺您了。”
書房內的氣氛瞬間變得凝重起來,眾謀士都沉默不語,等待朱棣的決斷。
朱棣麵色陰沉,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許久纔開口問道:“陸先生,你對此事有何看法?”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陸準身上,陸準神色平靜,緩緩說道:“王爺,依草民之見,建文帝削藩之心早已昭然若揭,朝廷調兵不過是先禮後兵,試探王爺的反應。”
他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如今幾位藩王已被削奪兵權,王爺若不早做打算,恐怕會陷入被動。”
朱棣眼中閃過一絲精光:“先生有何良策?”
“以靜製動,暗中準備。”陸準一字一句地說道,“王爺可表麵上順從朝廷旨意,暗地裡加緊練兵,擴充軍備,同時聯絡其他對朝廷不滿的藩王,形成聯盟,一旦朝廷發難,便有足夠的實力與之抗衡。”
眾謀士聞言,紛紛點頭稱是,朱棣也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先生所言極是,就按先生的計策行事。”
議事結束後,眾謀士陸續離開書房,陸準走在最後,剛要跨出門檻,卻被朱棣叫住。
朱棣起身走到他麵前,目光沉沉地盯著他:“陸先生,本王知道你顧慮那孩子,但眼下局勢,你我都冇有退路。”
陸準心中一凜,拱手道:“王爺放心,草民明白輕重,定不會因私事誤了大事。”
朱棣拍了拍他的肩膀,語氣緩和了些:“本王信你,隻是建文帝那邊動作越來越快,我們必須加快準備,不能給他們喘息的機會。”
陸準點頭應下,轉身離開書房,腳步卻比來時沉重了幾分。
回到住處,他第一時間去看嬰兒,小傢夥正躺在床上玩著撥浪鼓,見到他進來,立刻伸出小手要抱。
陸準彎腰將嬰兒抱起,輕輕蹭了蹭他的臉頰,心中暗道,為了這孩子,無論多凶險的路,他都得走下去。
接下來的日子,燕王府徹底忙碌起來,朱棣按照陸準的計策,表麵上裝作對朝廷旨意唯唯諾諾,暗地裡卻命人加緊招募士兵,修繕兵器。
陸準則利用捕捉術,讓烏鴉密切監視北平城內朝廷官員的動向,一旦有異常,便第一時間彙報。
這天,負責打探訊息的侍衛匆匆來報,說朝廷派來的欽差已經抵達北平城外,明日便要進城宣讀削藩旨意。
朱棣召集核心謀士緊急議事,書房內氣氛緊張到了極點。
一名謀士說道:“王爺,欽差此來,定是為了削藩之事,不如我們直接將其扣押,起兵反了!”
另一名謀士立刻反駁:“不可!如今我們準備尚未充分,貿然起兵,隻會讓天下人覺得我們是亂臣賊子,失了民心。”
眾人各執一詞,爭論不休,朱棣看向陸準:“陸先生,你怎麼看?”
陸準沉吟片刻,緩緩說道:“欽差不可扣押,也不可輕易順從。我們可先假意接旨,拖延時間,同時派人暗中聯絡其他藩王,看他們是否願意與我們聯手。”
他停頓了下,繼續說道:“另外,可讓城中百姓知道朝廷削藩的訊息,激起他們對朝廷的不滿,畢竟一旦削藩,北平城的安穩也會受到影響。”
朱棣眼前一亮,點頭道:“先生此計甚妙,就按你說的辦!”
次日清晨,朱棣率領文武官員前往城外迎接欽差,態度恭敬,絲毫看不出異樣。
欽差宣讀削藩旨意時,語氣傲慢,言語間滿是對藩王的輕視,朱棣身後的將領們個個怒目而視,卻被朱棣用眼神製止。
接旨完畢後,朱棣設宴款待欽差,席間不斷敬酒,言語間儘是奉承之詞,將欽差哄得暈頭轉向。
與此同時,陸準按照計劃,讓烏鴉將朝廷削藩的訊息傳遍北平城,百姓們得知後,紛紛議論紛紛,對朝廷的做法怨聲載道。
一些商戶擔心削藩後戰亂四起,影響生意,更是主動找到燕王府,表示願意出資支援朱棣。
傍晚時分,負責聯絡其他藩王的人回來稟報,說寧王、遼王等幾位藩王都對朝廷削藩不滿,願意與朱棣聯手,但需要時間準備。
朱棣得知後,心中大安,對陸準說道:“先生果然有遠見,如今我們有了百姓支援,又有其他藩王相助,大事可期!”
陸準卻麵色凝重:“王爺,不可大意。朝廷既然敢派欽差來,想必早已做好了準備,我們必須儘快完成軍備擴充,以防朝廷突然發難。”
朱棣點頭稱是,立刻下令加快招募士兵的速度,同時命人將商戶捐贈的錢財用來購買糧草和兵器。
接下來的幾日,北平城內一片忙碌,招募士兵的營帳前擠滿了前來報名的百姓,兵器庫裡的兵器也在日夜不停地打造。
陸準則繼續利用捕捉術監視朝廷官員的動向,他發現,欽差在北平城停留的這幾日,頻繁與城中的一些官員接觸,形跡可疑。
他立刻將此事稟報給朱棣,朱棣冷哼一聲:“看來這欽差是來打探虛實的,我們不如將計就計,讓他以為我們對朝廷仍有敬畏之心。”
陸準明白了朱棣的意思,說道:“王爺是想故意示弱,讓朝廷放鬆警惕?”
朱棣笑道:“正是,我們可讓欽差看到我們軍備薄弱的假象,同時拖延時間,等待其他藩王準備就緒。”
隨後,朱棣按照計劃,故意將一些老舊的兵器擺放在軍營外,讓士兵們裝作訓練鬆散的樣子,又在與欽差交談時,表現出對朝廷的擔憂和順從。
欽差果然被矇騙,回去後向建文帝稟報,說朱棣對朝廷仍有敬畏之心,暫無反意,建文帝因此放鬆了對朱棣的警惕,將原本準備派往北平的兵力調往了其他地方。
得知這一訊息後,朱棣和陸準都鬆了一口氣,朱棣對陸準說道:“先生的計策再次奏效,我們又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
陸準卻冇有放鬆:“王爺,朝廷隻是暫時放鬆警惕,一旦他們發現真相,定會加倍反撲,我們必須抓緊時間,儘快完成所有準備。”
接下來的日子,燕王府的準備工作進入了最後階段,士兵數量不斷增加,糧草和兵器也堆積如山,其他藩王也陸續傳來訊息,說準備工作已基本完成,隻待朱棣一聲令下。
這天,朱棣再次召集核心謀士議事,書房內燈火通明,氣氛卻異常嚴肅。
朱棣看著眾人,緩緩說道:“如今我們準備就緒,其他藩王也已做好準備,本王決定,三日後正式起兵,諸位意下如何?”
將領們聞言,紛紛起身,高聲說道:“願隨王爺起兵,共圖大業!”
陸準也起身拱手:“草民定當竭儘全力,輔佐王爺成就大業!”
議事結束後,陸準回到住處,看著熟睡的嬰兒,心中百感交集。
三日後,便是起兵之日,一旦起兵,便再也冇有回頭的路,他不知道這場戰亂會持續多久,也不知道未來會麵臨多少危險,但他知道,他必須守護好這個孩子,守護好這“真龍血脈”。
他輕輕撫摸著嬰兒的臉頰,低聲說道:“小傢夥,三日後,便是改變天下命運的時刻,我們一起見證吧。”
接下來的三日,北平城內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湧動,士兵們在軍營內加緊訓練,將領們則在研究作戰計劃,百姓們也隱約感覺到了暴風雨的來臨,紛紛囤積糧食,閉門不出。
陸準則利用這三日時間,將捕捉術的使用範圍擴大到了北平城周邊,讓烏鴉密切監視朝廷軍隊的動向,一旦有異常,便第一時間彙報。
起兵前一日,朱棣派人將一麵繡著“靖難”二字的大旗插在了燕王府門前,旗幟迎風招展,氣勢磅礴。
百姓們看到這麵大旗後,紛紛聚集在燕王府門前,高呼“清君側,安天下”,聲音震耳欲聾。
朱棣站在王府門前的高台上,看著眼前的百姓,心中激動不已,他知道,他已經得到了民心,這是他成功的最大底氣。
陸準站在朱棣身後,看著眼前的場景,心中也充滿了感慨,他冇想到,自己一個來自現代的靈魂,竟然會在這個時代,參與到如此重大的曆史事件中。
當晚,燕王府內燈火通明,朱棣與將領們最後一次研究作戰計劃,確定了起兵後的行軍路線和作戰策略。
陸準則留在住處,守護著嬰兒,他知道,明日起兵後,他將隨大軍出征,不能再像現在這樣時刻守護在嬰兒身邊,他必須為嬰兒安排好一切。
他找來之前照看嬰兒的侍女,鄭重地說道:“明日我隨大軍出征,這孩子就交給你了,你一定要好好照顧他,無論發生什麼事,都不能讓他受到傷害。”
侍女恭敬地說道:“先生放心,奴婢定當拚儘全力,守護好小主子。”
陸準又將一些防身的物品交給侍女,再三叮囑後,纔回到床邊,看著熟睡的嬰兒,一夜未眠。
次日清晨,天還未亮,燕王府外便響起了震天的鼓聲,士兵們整齊地排列在王府門前,個個精神抖擻,士氣高昂。
朱棣一身戎裝,手持長槍,站在高台上,目光堅定地看著下方的士兵和百姓。
他舉起長槍,高聲喊道:“將士們,百姓們,建文帝昏庸無道,聽信讒言,削奪藩王兵權,殘害忠良,今日我朱棣,順應天意,起兵靖難,隻為清君側,安天下!”
“清君側,安天下!”
“清君側,安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