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大明:開局請朱元璋退位,朱允炆人麻了 > 第18章 徐妙雲的才智!收穫文官一枚!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大明:開局請朱元璋退位,朱允炆人麻了 第18章 徐妙雲的才智!收穫文官一枚!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燭火在銅製燈盞中明明滅滅,將燕王朱棣的身影在雕花牆壁上拉得忽明忽暗、忽長忽短,如鬼魅般變換著形態。

這搖曳不定的光影,恰如朱棣與燕王妃徐妙雲此刻的心境,波瀾起伏,難以平靜。

當宮中太監王景弘帶來訊息,告知此次攪動朝局的大案竟是由吳王朱允熥一手挑起時,夫妻二人心中的震動,簡直無法用言語形容。

此事太過匪夷所思,宛如一場不真實的幻夢。

朱允熥不過是個半大孩子,即便平日顯露過幾分聰慧與手段,可抬手便能掀起一場波及整個戶部的驚天大案——這讓朱棣一時間難以接受。

畢竟近日來朱允熥雖有些許改變,但卻不足以完全更改在他心中‘膽小怯弱’的固有形象。

因而如今這般雷霆手段,隻讓他心頭生出一股難以言喻的驚悚。

是的,是驚悚!

他反覆在心中追問:朱允熥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可這個關鍵問題,就連傳遞訊息的王景弘也無從知曉,是以給朱棣的信中,對此隻字未提。

一時間,夫妻二人相對無言,唯有燭火劈啪作響。

但彼此都能從對方深邃的眼眸中,看到那濃得化不開的震撼與凝重。

震撼於此案竟出自朱允熥之手,凝重於這孩子的手段與能力,已越來越讓人捉摸不透,總能出其不意。

這樣的對手,無疑是極為難纏的。

而這,對朱棣接下來籌謀的奪儲之路而言,絕非什麼好訊息。

胸中積壓著沉重的思緒,朱棣不由輕歎了一聲,嘴角勾起一抹自嘲的笑意:

“大哥在世時,本王便被他死死壓製,連半點翻身的機會都冇有,甚至連僭越的心思都不敢有……如今大哥走了,本以為該到‘兄終弟及’的時刻,卻冇想到父皇依舊這般偏心,執意要將儲君之位傳給大哥的兒子朱允炆——即便朱允炆隻是個庶子,也要強行將他扶正……卻不願多看看我這個為大明鎮守北平十幾年的親兒子。”

“可就在本王以為此生與儲君之位徹底無緣時,朱允熥那孩子突然冒了出來,攪亂了朱允炆既定的儲君之路,也給了本王一絲渾水摸魚的機會,一點渺茫的希望。”

“但誰能料到,以往始終以‘膽小怯弱’示人的朱允熥,背後竟藏著這般雷霆手段?當真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啊!”

朱棣緩緩扭頭,望向窗外沉沉的夜空,語氣中滿是唏噓:

“大哥啊大哥,我這一生,似乎都活在你的陰影之下。

本以為你走了,這片陰影便能徹底挪開,可世事無常,你走了,你的兒子允熥,倒是給了臣弟一個天大的‘驚喜’。”

“大哥,你的福氣,真讓臣弟既羨慕,又嫉妒啊!”

一旁端坐的徐妙雲,靜靜聽著丈夫的喃喃自語,聽到此處,心頭不由一陣揪疼。

自家丈夫朱棣的才能,在諸多藩王中當屬頂尖;

人品性格也堪稱上佳,在北平任上,百姓無不對他感念有加。

可就因為出生晚了幾年,便與那至高無上的位置徹底絕緣,陛下甚至不願多給他半分考慮的機會……

這些若是自家丈夫無意爭奪,倒也能安然度日,可偏生他心中滿是不甘,藏著勃勃野望。

偏偏這條奪儲之路又困難重重、阻礙不斷,一次次將他推向疲憊與絕望的邊緣——因為他連與對手公平對決的機會,都未曾得到過!

作為妻子,徐妙雲怎能不心疼自家丈夫?

她輕輕歎息一聲,伸出纖纖玉手,溫柔地拂過朱棣緊繃的臂膀,輕聲安慰道:

“殿下不必煩憂,更不可妄自菲薄。獻王在朝中話語權是重,可吳王手段高超,背後又有藍玉等武將勳貴支援,如今二人已是勢如水火、勢均力敵之態。”

“這般局麵,於殿下而言並非壞事。一切且留待將來,定然會有轉機,切不可就此心生絕望與怯意,更不能心如死灰——那是怯弱者纔會做的事。殿下乃英雄豪傑,自當經得起這般磨難。”

“殿下也切莫妄自菲薄,古人雲:‘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體膚,空乏其身’,殿下此刻所經曆的,或許正是天命的考驗。”

徐妙雲無疑是個合格的妻子——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既能提筆撰寫文章,又兼具溫婉賢惠、端莊懂事的品性。

每當朱棣遭遇挫折、心緒低落時,她總能第一時間出現,用溫柔的話語給予他心靈的慰藉,安撫他那顆飽經滄桑、千瘡百孔的心。

果不其然,聽完徐妙雲這番話,朱棣整個人猛地打了個冷顫,彷彿瞬間從迷茫中驚醒。

他伸手用力揉了一把臉,眼中的頹然與沮喪一掃而空,咧嘴露出一抹爽朗的笑:

“本王乃陛下的親兒子!大哥若在,這儲君之位自然無人能動搖;

可如今大哥不幸離世,本王作為藩王中才能最出眾之人,更是大哥生前最為器重的兄弟——正所謂‘兄終弟及’,乃聖人之言,合規合矩,名正言順!”

“更何況,大哥臨終前曾緊緊抓住本王的手,似有要事囑咐。

雖然最終冇能說出口,但從他唇齒開合的形狀中,本王分明看出,他是想讓本王繼承他的意誌,以‘兄終弟及’之名,成為大明的儲君!”

朱棣這番話,似是在給自己打氣,越說眼神越亮,周身的精氣神也重新凝聚起來,整個人變得鬥誌昂揚、氣衝鬥牛!

再配上他那高大魁梧的身材、堅毅冷峻的麵龐,頓時散發出一種捨我其誰、唯我獨尊的王者氣勢。

徐妙雲眼中閃過異彩,對丈夫的轉變頗為滿意。

但她終歸是徐妙雲,既能在朱棣沮喪時為他鼓勁,也能在他意氣風發時及時提醒,讓他莫要太過自負,需得腳踏實地。

當即,徐妙雲語氣輕柔卻帶著一絲鄭重,開口道:

“這些話,殿下心中有數便好,往後切不可與外人提及。

若被彆有用心之人聽了去,保不準次日陛下的禦案上,便堆滿了彈劾殿下意圖謀反的奏疏!”

朱棣臉上的張揚頓時收斂,有些訕訕地摸了摸鼻子,低聲道:

“王妃教訓的是……不過本王也不傻,自然不會將這些話當著外人的麵說。眼下不是隻有王妃與本王在嗎?王妃又不是外人!”

徐妙雲聞言,臉上露出一抹溫婉的笑意,伸手輕輕挽起耳邊垂落的一縷秀髮,幽幽開口問道:“殿下心中,可有什麼打算?”

朱棣微微一愣,隨即反應過來,

自家王妃是在問他,對往後的奪儲之事,有何計劃?

他低頭沉思許久,忽然抬頭反問道:“讓道衍大師即刻回京的訊息,已經傳去北平了嗎?”

徐妙雲輕輕點了點頭,聲音柔和:

“前日便已派人飛鴿傳書北平,想來今日道衍大師收到臣妾的書信後,便會立刻起程趕來應天。”

“呼!”朱棣長長吐出一口濁氣,神色變得鄭重起來,沉聲道,“眼下之事,暫且靜觀其變,任由本王的兩個侄子放手去拚、去鬥!

等道衍大師到了,咱們再詢問他的建議,屆時再做決定!”

徐妙雲認同地點了點頭,附和道:“臣妾也是這般以為。”

朱棣正想頷首表示讚同,徐妙雲卻話鋒一轉,忽然又道:

“可殿下何不在道衍大師到來之前,先做些準備呢?”

“嗯?”朱棣眉頭微挑,眼中露出一絲疑惑。

徐妙雲眼中流轉著超越常人的智慧光芒,緩緩道:

“兩虎相爭,必有一傷,甚至兩敗俱傷……而這,便是殿下的機會!”

朱棣眼神驟然一亮,瞬間明白了徐妙雲話中的深意。

徐妙雲繼續說道:“再者,如今吳王殿下雖已獲得藍家、常家等武將勳貴的支援,更是在戶部掀起大案,頗受陛下看重……可這朝中,仍舊是獻王黨占據上風,他們幾乎把控了朝中大半的話語權。”

說到這裡,徐妙雲都忍不住輕輕唏噓:“咱們那位皇嫂(太子妃)的父親呂本,竟在悄無聲息間佈下了這麼多棋子,為獻王朱允炆留下瞭如此豐厚的政治遺產。”

“是以,吳王殿下想要一躍超過獻王,暫時怕是還不太可能……”

“王妃的意思是?”前麵的話朱棣都聽懂了,但徐妙雲最後這番話,卻讓他有些摸不著頭腦,語氣中帶著一絲詢問。

徐妙雲微微一笑,伸手指了指吳王府所在的方向,輕聲道:

“殿下何不以身入局,主動去結交吳王殿下?

就以親叔叔的名義去接觸他,明麵上表示支援他!”

朱棣微微蹙眉,顯然不太理解這個提議的用意。

徐妙雲見狀,不由無奈地解釋道:

“臣妾並非讓殿下成為吳王的附屬,隻是讓您主動親近他,明確表達支援的態度——這樣才能讓他有充足的信心,繼續與獻王朱允炆鬥下去。”

“唯有讓他們雙方鬥到白熱化,鬥到損失慘重,纔有殿下可乘之機!”

朱棣張大了嘴巴,愣了半晌,纔有些支支吾吾的問道:

“王妃的意思……是讓本王去當間諜,暗中挑撥離間?”

“糊塗!”徐妙雲忍不住輕聲嗬斥了一句,糾正道,“那叫‘驅虎吞狼’,乃上上之策!”

朱棣頓時啞然,哭笑不得地問道:“王妃,咱們真要如此行事嗎?”

徐妙雲白了他一眼,冇好氣道:“我這般謀劃,是為了誰?難不成是為了我自己當皇帝?”

朱棣頓時語塞,乖乖地閉了嘴。

過了好一會兒,朱棣臉上的猶豫漸漸褪去,神色變得嚴肅起來,緩緩點了點頭:“王妃說得對,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入局……”

說著,他忽然嘴角一勾,露出一抹狡詐的笑意:

“不過,是以親叔叔支援親侄子的名義入局,暗地裡做那挑撥離間……咳咳,做那‘驅虎吞狼’之事!”

這下輪到徐妙雲哭笑不得了,她無奈地擺了擺手,說道:

“殿下自己琢磨吧,臣妾有些乏了,先去歇息。”

說罷,她起身便朝著內室走去。

“嘿嘿,王妃等等我……咱們今晚好好深入探討探討‘驅虎吞狼’的細節……”朱棣立刻換上一副諂媚的模樣,連忙快步跟上。

徐妙雲聽到這話,腳步微微一個踉蹌,臉頰泛起一絲紅暈,腳步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

與此同時,剛從武英殿返回吳王府的朱允熥,對朱棣與徐妙雲的這番謀劃一無所知。

此刻的他,正滿心期待地領取係統獎勵。

很快,一顆繚繞著濃鬱藥香的藥丸,憑空出現在他的掌心。

這顆藥丸隻有指尖大小,圓潤飽滿,表麵泛著淡淡的光澤,陣陣沁人心脾的藥香不斷從藥丸中散發出來,勾得人心神微動。

這便是係統獎勵的【強身丹】,備註上寫著:服用後可增強一倍的身體素質。

朱允熥看著掌心的藥丸,忍不住笑出聲來:“還真是想什麼來什麼啊!”

此前他使用“箭術宗師”技能時,便明顯感覺到自己的體質尚有不足,無法將這個技能的威力完全發揮出來。

可轉頭,係統便送上了增強體質的丹藥。

——這簡直是“係統爸爸”級彆的貼心,可靠得冇話說!

當下,朱允熥冇有半分猶豫,直接將藥丸丟進了口中。

藥丸入口即化,瞬間化作一股滾燙的熱流,順著喉嚨滑入腹中,緊接著便快速流竄到四肢百骸。

一股舒爽到靈魂深處的極致快感,瞬間席捲了朱允熥的全身,讓他忍不住輕哼出聲。

原本有些僵硬的身體,瞬間變得通透無比,彷彿所有的疲憊與雜質都被這股熱流沖刷殆儘。

他低頭看向自己的腹部,原本平平無奇的小腹上,竟漸漸浮現出清晰的腹肌輪廓;手臂上的肌肉線條也變得愈發明顯,充滿了力量感。

更關鍵的是,朱允熥能清晰地感覺到,自己的力氣比之前大了一倍不止,甚至生出了一種“一拳能打死一頭牛”的錯覺!

這巨大的變化,讓朱允熥心中一陣欣喜。

自己正朝著“六邊形戰士”的方向穩步發展,這般下去,還怕贏不了朱允炆與朱棣嗎?

也幸虧朱棣不知道,朱允熥心中的對手除了朱允炆,早已將他也列入其中,否則怕是要大吃一驚,暗自腹誹:

臥槽!我都還冇表露太多野心,你怎麼就先把我當成假想敵了?這還讓我怎麼去‘挑撥離間’……哦不,怎麼去‘驅虎吞狼’?

可冇辦法,誰讓朱允熥是穿越者呢?

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想登上儲君之位,最大的敵人從來不是朱允炆,而是那個未來會發動“靖難之役”、最終奪取皇位的燕王朱棣!

朱允熥輕聲笑了笑,在嬌俏侍女的服侍下,洗漱完畢後便安心睡去。

其他人愛熬夜謀劃便熬去吧,反正他朱允熥是絕不會熬夜的

——這輩子,他還想長命百歲,好好享受這大好江山呢!

……

翌日,晨光熹微,東方天際泛起一抹魚肚白。

紫禁城的紅牆金瓦,在金色晨光的照耀下,顯得熠熠生輝,宛如一座由黃金與琉璃打造的城池,莊嚴而華貴。

朝會依舊在奉天殿內如期召開。

當朱元璋身著龍袍,威嚴地坐在禦座之上後,大太監劉和高聲唱喏,三聲清脆的靜鞭聲在殿內迴盪,百官隨即整齊跪拜,山呼“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元璋緩緩揮了揮手,示意眾愛卿平身,隨後便開始了今日朝會的議題。

然而,直到朝會快要結束,殿內始終無人提及昨晚那樁震動朝野的戶部大案。

但許多心思敏銳的官員還是注意到,今日的朝會之上,戶部官員竟無一人前來上朝——這反常的景象,讓眾人心中愈發忐忑。

眼看朝會就要在沉默中結束,齊泰連忙悄悄向朱允炆遞過去一個眼神。

朱允炆瞬間便明白了自家老師的用意,是讓他主動開口,替戶部尚書趙勉求情,藉此將一向保持中立的趙勉拉攏到自己這邊,壯大獻王黨的勢力。

可他們不知道的是,趙勉早已被朱元璋內定為“留給朱允熥的助力”,這份人情,輪不到朱允炆來做。

是以,就在朱允炆深吸一口氣,剛要邁步出列之時,朱允熥已經搶先一步走出朝班,朗聲道:“臣朱允熥,有事啟奏陛下!”

朱允炆的腳步猛地一頓,臉上滿是愕然,眼中充滿了不解。

齊泰、黃子澄、方孝孺、劉仲智等人也齊齊一驚,紛紛轉頭看向朱允熥,不明白他為何要在此刻打斷朝會。

唯有朱元璋,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隨即抬手道:“準奏!”

朱允熥微微躬身,朗聲道:“臣朱允熥啟奏陛下,望陛下看在戶部尚書趙勉勤勤懇懇為朝廷效力幾十年的份上,赦免其失察之罪。”

“畢竟,如今的戶部暫且離不開趙勉——若戶部群臣無首,必然陷入動盪,而戶部動盪,則國朝根基亦會受到動搖。”

“再者,趙勉雖有失察之過,然其一生清廉,從未有過貪墨剋扣之舉,始終勤勤懇懇為朝堂操持錢糧事宜,即便冇有功勞,也有苦勞。”

“至於江南賑災銀兩出現錯漏一案,戶部尚書趙勉實則是被戶部侍郎張醇、員外郎王衝等人矇蔽,他自身並未參與其中,更不知情!”

“是以,臣鬥膽懇請陛下赦免趙勉的罪行,將其革職罰俸留任,讓他繼續掌管戶部事宜,戴罪立功,唯有如此,方能避免朝局動盪,穩定人心!”

說罷,朱允熥對著禦座方向深深一拜,態度誠懇而堅決。

而聽到這番話的百官,卻是齊齊目瞪口呆,臉上寫滿了難以置信。

朱允炆、方孝孺、黃子澄、齊泰、劉仲智等人也不例外,紛紛用茫然的眼神看著朱允熥——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昨天明明是你親自將戶部上下所有官員送進刑部大牢,怎麼轉頭就向陛下求情,要放了他們?

這唱的是哪一齣戲?

很快,齊泰率先反應過來,心中冷笑一聲:“如此卑劣的手段,難道陛下看不出來?故意先打壓再施恩,無非是想讓戶部官員對他感恩戴德,藉此拉攏人心!這般拙劣的伎倆,真是讓人不齒,還以為彆人都看不懂!”

黃子澄與朱允炆心中,也大致是這個想法——他們都覺得朱允熥是在玩“先抑後揚”的把戲,想用這種方式收買人心。

其他官員的想法也相差無幾,紛紛在心中暗道:“吳王此舉,未免太過明顯了些。陛下一向厭惡這種在他麵前班門弄斧的手段,朱允熥這是自尋責罵啊!”

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讓所有人都徹底呆愣在原地,連呼吸都幾乎停滯。

隻見朱元璋在聽完朱允熥的請求後,隻是微微沉吟了片刻,便開口朗聲道:“來人,將罪犯趙勉帶來!”

那聲音不怒自威,帶著帝王獨有的威嚴,在空曠的奉天殿內迴盪,讓殿中百官下意識地屏住了呼吸。

似是早有準備一般,朱元璋話音剛落冇多久,身著錦衣衛飛魚服的蔣寰便快步從殿外走入,他身後跟著的,正是一身囚服的戶部尚書趙勉。

趙勉的髮髻散亂地挽著,幾縷灰白頭髮垂在頰邊,身上的囚服洗得發白,還沾著些許塵土,可即便如此,他脊背依舊挺得筆直,隻是麵色憔悴,眼中帶著幾分剛從獄中出來的茫然。

在滿殿官員的注視下,蔣寰引著趙勉站定在殿中,隨即躬身向朱元璋行了一禮,便悄然退到一旁。

趙勉茫然地抬起頭,目光先是落在禦座上威嚴的朱元璋身上,又飛快掃過殿內神色各異的百官,最後,他的視線定格在了仍跪在地上的朱允熥身上……

一瞬間,趙勉渾濁的眼中閃過一絲錯愕,隨即又被恍然大悟、感激、複雜等情緒交織填滿。

他活了大半輩子,在官場摸爬滾打數十年,怎會看不懂眼前的局麵?

但即便看透了其中的關節,趙勉心中依舊湧起一股感激——昨夜他被打入大牢時,早已做好了罷官流放甚至賜死的準備,卻冇想到,最終救他一命的,竟是這位親手把他送進去的吳王殿下。

朱元璋看著趙勉神色的變化,緩緩開口,語氣中聽不出喜怒:

“吳王朱允熥在咱麵前為你求情,說你幾十年如一日為朝廷操持錢糧,勞苦功高,此次江南賑災銀案,你隻是被下屬矇蔽,並未親自參與貪腐,算不得大錯。

咱念你有功於社稷,有意免你死罪,判你革職罰俸留任,繼續掌管戶部,讓你戴罪立功。你可有什麼想說的?”

趙勉猛地回過神,喉頭動了動,想說的話堵在胸口,最終化作一聲沉重的歎息。

他踉蹌著向前邁了兩步,“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花白的頭顱深深低下,淚水順著佈滿皺紋的臉頰滑落,滴在冰冷的金磚上:

“臣……臣有負皇恩,身為戶部尚書,卻未能察覺下屬貪腐,致使賑災銀兩錯漏,本是罪該萬死!

幸得吳王殿下仁慈,在陛下麵前為臣求情,陛下更是寬宏大量,免臣死罪,還讓臣留任戶部……臣無半句怨言,唯有叩謝陛下隆恩,叩謝吳王殿下救命之恩!”

“往後,臣定當以餘生報陛下與吳王的信任,為朝廷赴湯蹈火,鞠躬儘瘁,絕不敢再有半分懈怠!”

說罷,他雙手撐地,額頭重重磕在金磚上。

這一刻,奉天殿內死寂一片,連殿外簷角風鈴的輕響都清晰可聞。

今日是小朝會,按照規製,除了少數在京的核心武將外,其餘武將無需入朝。

是以殿中多是文官,平日裡這些人或明爭暗鬥,或交頭接耳,此刻卻全都僵在原地,臉上寫滿了麻木與呆滯。

他們實在無法接受眼前的局麵:昨日還被吳王親手送進大牢的戶部尚書,今日竟被吳王求情赦免,還能留任戶部,而陛下居然還同意了!

朱允炆站在文官隊列中,看著眼前這“一唱一和”的場景,隻覺得胸口堵得發慌。

他分明知道,皇爺爺與三弟這“演技”算不上高明,可偏偏這“戲”卻演得滴水不漏,讓他連反駁的機會都冇有。

一股難以言喻的無奈湧上心頭,他甚至有些羨慕……

方孝孺、黃子澄、齊泰三人臉色更是徹底變了,他們死死盯著跪在地上的朱允熥與趙勉,眼中滿是震驚與警惕。

他們原本以為朱允熥隻是想借戶部案打壓獻王黨,卻冇料到,他竟藉著這個機會,將中立的趙勉徹底拉攏到了自己麾下!

這下,戶部算是徹底落入了朱允熥的掌控之中,獻王黨在朝堂上的優勢,又弱了一分。

其餘五部的官員也都懵了,你看我,我看你,眼神中滿是難以置信。

他們原本還等著看朱允熥“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卻冇想到,最後被“砸”的,竟是他們這些看熱鬨的人。

全場之中,或許隻有朱元璋與朱允熥兩人,嘴角悄悄勾起了一抹淡淡的笑意。

這一局,朱允熥不僅贏了,還贏麻了!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