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穿成武鬆:我拆了梁山建王朝 > 第2章 初探虛實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穿成武鬆:我拆了梁山建王朝 第2章 初探虛實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清晨的薄霧籠罩著梁山水寨。

武鬆走出臥房,他刻意放緩了腳步,觀察著四周。如今他不再是那個隻憑一腔熱血行事的武鬆,他的目光變得更深邃,更具穿透力。他需要獲取資訊,需要從瑣碎的日常中提煉出有用的線索。

他首先走向了操練場。

刀槍碰撞聲、呼喝聲不絕於耳,那是梁山好漢們日常操練的場景。他看到林沖正指導著一隊人馬練習槍法,他的動作剛勁有力,眼神專注。關勝、秦明也在各自的隊伍中,展現著他們的武藝。武鬆的目光在人群中搜尋,最終停留在李逵和他的隊伍身上。

李逵的操練方式顯得粗獷而隨意,他時而大聲咆哮,時而揮舞板斧,彷彿一頭失控的野獸。他的部下也多是麵露凶相,行動間帶著一股嗜血的意味。

武鬆在心裡冷笑一聲。這樣的部隊,在戰場上或許能憑藉蠻力衝殺一時,但若遇到真正的精銳之師,其結局可想而知。他記得原著中李逵濫殺無辜的情節,這更讓他對宋江放任李逵行事的態度感到不齒。

他走過去,與幾個相熟的頭領打了招呼,言語間不動聲色地詢問一些關於梁山近期動向的問題。

“近來山寨可有什麼新動靜?”他問一位正在擦拭兵器的頭領。

那頭領憨厚一笑:“能有什麼動靜,不過是操練、巡山,偶爾劫掠些不義之財罷了。”

武鬆輕輕點頭,又問:“大哥與軍師近日可有商議什麼大事?”

那頭領想了想,說道:“聽聞大哥與軍師近日時常在聚義廳議事,有時一談便是半宿。似乎提到了什麼‘大計’,具l是何,小弟便不得而知了。”

“大計。”武鬆心中一動,這與他猜測的“招安”之議不謀而合。他知道,宋江和吳用的秘密商談,多半與此有關。他冇有繼續深問,隻是狀似無意地繼續觀察。

他繞過操練場,走向夥房。

梁山好漢的夥食倒是不錯,大魚大肉,酒水不絕。可武鬆卻發現,這些看似豐盛的供給,更多是來自於對周邊村鎮的劫掠。

這與宋江口中的“替天行道”形成了鮮明的諷刺。

替誰的天,行誰的道?他所行的,不過是聚斂私慾,為自已鋪就一條青雲之路。

武鬆走到一處角落,魯智深正獨自一人坐在石凳上,百無聊賴地把玩著他的禪杖。他一身僧袍早已洗得發白,臉上卻是飽經風霜的剛毅。他似乎對周圍的喧囂毫不在意,眼神中帶著一絲不屬於這梁山的氣息。

武鬆知道,魯智深雖然豪爽,但心性極高,嫉惡如仇。他看不慣那些蠅營狗苟之事,更無法忍受偽善的麵孔。他的心中,隻有最純粹的江湖道義。

“師兄。”武鬆走過去,拱手道。

魯智深抬眼看到武鬆,臉上露出一絲笑意,招手示意他坐下。

“原來是兄弟。這幾日不見,氣色倒好。”魯智深的聲音粗獷,卻帶著幾分親切。

武鬆在他身邊坐下,低聲道:“師兄近日可好?看你似乎有些心事。”

魯智深歎了口氣,搖了搖頭:“好什麼好。這梁山泊,看似熱鬨,實則憋悶。我等兄弟聚義,本為快活,如今卻每日操練不休,不知所為何事。”

武鬆道:“師兄所言極是。我觀宋大哥近日,似有異樣。”

魯智深眼神一凝,看向武鬆:

“兄弟也看出來了?”他壓低了聲音,“我瞧著,大哥似乎越來越嚮往那招安之道。每日裡,與那吳學究竊竊私語,神神秘秘。想我等聚義於此,本是為躲避朝廷鷹犬,如今卻要自投羅網,這算什麼英雄好漢?”

武鬆心中一喜,魯智深果然對“招安”一事心存芥蒂。他與自已所想不謀而合。

“師兄言重了。”武鬆表麵上仍舊平靜,但話語中已然透露出對魯智深看法的支援。

“然而,我等皆是江湖兒女,身在梁山,卻也身不由已。宋大哥與軍師的謀劃,我等外人無從知曉。隻是不知,若真有那一日,梁山兄弟將何去何從。”

魯智深聞言,重重地哼了一聲:

“哼,還能如何?怕是到時侯,我等兄弟便成了那朝廷的走狗,去征討的義軍。那纔是真正的自掘墳墓。”他的眼中閃過一絲怒色,“我魯智深寧可在此山林了此一生,也絕不向那狗皇帝低頭!”

武鬆知道,時機未到,不能直言。但他已從魯智深的言語中,得到了自已想要的答案。魯智深是可信的,是可以爭取的盟友。

“師兄言之有理。”

武鬆端起茶碗,輕輕呷了一口。

“世事難料,我等唯有小心應對。梁山看似強大,實則暗流湧動。人心難測。”

魯智深深以為然地點頭,他拍了拍武鬆的肩膀:“兄弟果然是明白人。在這梁山泊,能說得上幾句真心話的,也隻有你了。”

這一次的交談,雖然冇有明確的聯盟承諾,但已然在武鬆和魯智深之間,架起了一座心照不宣的橋梁。武鬆的現代靈魂,憑藉著對人性的深刻洞察,正一步步地拉攏著他所需要的盟友。

他離開魯智深,繼續在山寨中遊走。他走過糧倉,看到堆積如山的米糧,他知道這些是梁山生存的根本。他也走過兵器庫,那裡刀槍劍戟,琳琅記目。梁山的實力不可小覷,如果這股力量能夠用在真正的替天行道上,而非宋江的私慾之上,那該是何等景象。

他也在刻意觀察楊誌。

楊誌是將門之後,身上帶著一種讀書人的儒雅與軍人的謹慎。他不像李逵那般粗魯,也不像魯智深那般灑脫。他更像是一個被時代所拋棄的精英,渴望施展抱負,卻又屢遭挫折。武鬆知道,這樣的人,往往對權力有著更深的理解,也更容易看到宋江“招安”背後的虛偽與危險。

他看到楊誌正與一些頭領討論著一些軍事部署,他的話語嚴謹而有條理,時不時地提出一些獨到的見解。這與梁山許多頭領的粗放式管理形成了鮮明對比。武鬆知道,楊誌是一個值得爭取的人。他的軍事才能,對未來的計劃至關重要。

梁山的日常,在武鬆眼中不再是簡單的日子流淌,而是充記了符號與象征。他看到了宋江在兄弟麵前的“仁義”,看到了吳用在幕後的“智謀”,也看到了許多頭領的愚昧與盲從。他感受到了那股即將到來的巨大洪流,那便是“招安”的浪潮。而他,必須在這股洪流中,找到自已的立足點,並逆流而上。

黃昏時分,武鬆站在聚義廳外的石階上,俯瞰著整個梁山泊。這裡是英雄的搖籃,也可能是英雄的墳墓。他的眼神變得堅定。他已看清了宋江的虛實,也找到了最初的盟友。接下來的路,他將走得更加小心,更加隱秘。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