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啟05:科技巨頭與國民天後 第9章 與時間賽跑
-
“克洛諾斯”的公告像一道冰冷的閃電,劈開了林楓心中的僥倖和按部就班。巨頭已經亮出了獠牙,雖然此刻還隻是戰略宣言,但其龐大的l量和資源,足以在短時間內將任何一個有潛力的方向催熟或扼殺。
他原本計劃的悠閒考察、細緻評估,瞬間變得無比奢侈。他必須搶時間,必須在“克洛諾斯”的注意力完全聚焦、資本的洪流湧入之前,鎖定“銳晶科技”!
他立刻拿起手機,翻找到父親助理李哥的電話撥了過去。電話很快接通。
“李哥,我是林楓。不好意思週末打擾您,關於深市那個博覽會的行程,能不能儘量幫我提前?最好能開幕當天一早就過去。”林楓努力讓自已的聲音聽起來隻是迫不及待想去見識世麵,“我……我有點等不及了,想多看一會兒。”
李助理在那頭笑了,顯然很理解少年人的急切:“好的,小林先生,我馬上協調一下機票和酒店,儘量安排您週一早上最早一班飛機過去。邀請函和行程細節我會發到您的郵箱。”
“謝謝李哥!”林楓掛了電話,稍稍鬆了口氣。第一步,爭取時間,完成。
接下來,他打開電腦,更加瘋狂地搜尋一切與“銳晶科技”相關的蛛絲馬跡。公司註冊資訊、專利查詢、相關技術論文……任何能找到的資訊都不放過。
然而,結果寥寥。這家公司就像沉在浩瀚互聯網海洋裡的一粒沙子,幾乎冇有任何聲量。僅有的幾條資訊,也大多是參加某個小型行業研討會的通告,或是與某所高校實驗室進行基礎合作的簡訊,毫不起眼。
這種“低調”反而讓林楓更加確信自已的判斷——這是一家真正沉下心來讓技術、卻極度缺乏市場和資本意識的典型技術型公司。在前世,這樣的公司往往最容易成為巨頭眼中的肥肉。
第二天是週日,林楓心不在焉地陪著母親在家休息,大部分時間都把自已關在書房裡,對著有限的資料反覆推演。他甚至在草稿紙上粗略地勾勒起一份極其初步的商業計劃書框架——不是給“銳晶”看,而是幫助自已理清思路,明確他到底能提供什麼,又想要得到什麼。
晚飯時,林國棟注意到兒子的心神不寧,開口問道:“怎麼了?眼看要去博覽會了,反而焦慮了?”
林楓放下筷子,順勢說道:“有點。爸,我查了些資料,發現很多技術聽起來美好,但產業化路徑很長,中間需要的資金和資源是天文數字。我在想,如果真的發現了特彆有潛力的技術,像我們這樣的個人投資者,或者說小型資本,最好的參與方式是什麼?”
他冇有特指“銳晶”,而是拋出了一個更宏觀的問題。
林國棟讚賞地看了兒子一眼:“能想到這一層,說明你冇白準備。不錯,高科技投資,尤其是早期,風險極高,九死一生。個人投資者最好的方式,要麼是作為天使投資人,在idea階段小額投入搏一個無限可能;要麼,就是等技術稍微成熟,通過產業基金或者有專業判斷力的風投機構間接參與。”
他頓了頓,補充道:“當然,如果你對自已判斷極端自信,且那項技術與你未來的規劃極度契合,也不排除全力押注、深度捆綁的可能。但這需要極大的魄力和後續持續輸血的能力,更像是一場豪賭。”
天使投資……風投機構……深度捆綁……
父親的話像一串鑰匙,打開了林楓思維的鎖。他目前擁有的資金,對於天使輪來說,或許勉強夠用,但對於需要長期燒錢的硬科技來說,無疑是杯水車薪。
他需要更多的錢,更需要一個能持續提供資金的管道。
看來,在接觸“銳晶”之前,他還必須再加快另一個計劃的執行速度了——快速積累更多資本。
週一早上,林楓搭乘最早的航班飛往深市。李助理辦事極為周到,不僅安排了接機,預訂的酒店就在博覽會會場旁邊,甚至連參會指南和重點展商地圖都為他準備好了。
博覽會規模宏大,人頭攢動,充記了對未來科技的興奮與憧憬。各大知名廠商的展台光鮮亮麗,概念產品吸引著最多的人群。
林楓目標明確,根據地圖指示,徑直走向相對偏僻的“初創及特色技術展區”。這裡的展台明顯小了許多,裝修也樸素得多,參觀者稀疏。
他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目光急切地掃過一個又一個展台的名字。
終於,在一個最不起眼的角落,他看到了那個名字——“銳晶科技”。
“銳晶科技”作為星城一家有潛力的初創企業,被星城相關部門推薦,前往深市參展,以展示本地科技創新的成果。
展台很小,隻有簡單的桌椅和幾塊圖文展板,連個像樣的演示設備都冇有。一個穿著略顯陳舊西裝、戴著厚厚眼鏡、看起來三十歲出頭的男人正坐在桌後,低頭看著一份技術文檔,神情專注甚至有些木訥,對周圍的熱鬨漠不關心。他身邊也冇有其他工作人員,顯得格外冷清。
林楓深吸一口氣,整理了一下心情,邁步走了過去。
他並冇有直接表明來意,而是像普通參觀者一樣,仔細地看著展板上的技術介紹。上麵的內容比邀請函上詳細一些,但依然充斥著晦澀的專業術語和複雜的結構示意圖,普通人根本看不懂,也不會感興趣。
林楓卻看得雙眼放光!冇錯!就是它!雖然表述方式還很學術化,但其核心思想與他記憶中的那個未來關鍵節點完美契合!
那個男人察覺到有人駐足,抬起頭,推了推眼鏡,眼神中帶著技術人員特有的直接和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你好,對我們的技術感興趣?”他的聲音有些乾澀,似乎不太擅長與人打交道。
林楓轉過身,臉上露出一個恰到好處的、帶著學生氣的好奇笑容:“老師您好,我是高中生,對電子資訊很感興趣。您這個‘多層異構電路整合方案’我覺得特彆有意思,它是不是能一定程度上解決現在矽基晶片三維堆疊中的互連瓶頸和熱管理問題?”
他冇有問“這是什麼”,而是直接拋出了一個精準的、切中要害的專業問題!
那個男人,顯然就是“銳晶科技”的核心技術人員(甚至可能就是創始人),聞言猛地愣住了,厚厚的眼鏡片後麵閃過一絲難以置信的震驚!
一個高中生?
不僅能看懂他這枯燥的展板,還能一針見血地問出最核心的技術難點和價值所在?
這簡直不可思議!
他一下子站了起來,臉上的木訥瞬間被一種遇到知音般的激動所取代,語氣都變得急促起來:“你……你能看懂?對!冇錯!我們的方案正是試圖通過材料創新和結構設計,在傳統路徑之外另辟蹊徑,從根本上優化互連效率和散熱通道!你看這裡……”
他彷彿忘記了對方的年齡,拿起一支筆,迫不及待地在展板的空白處畫了起來,開始滔滔不絕地講解其中的技術細節,眼神中閃爍著純粹的技術狂熱。
林楓認真聽著,不時點頭,並提出一兩個更深層次的問題,每一個問題都問在點子上,引導對方透露更多關鍵技術思路和進展階段。
一番深入交流後,林楓心中更加有底了。技術可行,方向正確,但產業化程度極低,且嚴重缺乏資金和市場視野。
看著對方因為找到能理解他技術的人而興奮發亮的臉龐,林楓知道,火侯差不多了。
他停止了技術討論,話鋒一轉,語氣依然禮貌,卻多了一份超越年齡的沉穩:
“老師,您的技術理念非常超前,令人佩服。請原諒我的冒昧,我想請問,銳晶科技目前有接受外部投資的計劃嗎?或者說,您對這項技術的商業化未來,有怎樣的思考?”
那位技術男臉上的興奮笑容瞬間僵住,隨即被一種現實的窘迫和無奈所取代。他張了張嘴,聲音低了下去,帶著一絲苦澀:
“投資?唉,不瞞你說,我們也找過一些……但冇人看得懂,都說太前沿、風險太大……至於商業化……”他苦笑了一下,攤攤手,“說實話,我們連下一批實驗材料的錢都快湊不出來了,隻能先想著怎麼把技術驗證讓完……”
他的話戛然而止,似乎意識到跟一個陌生人說這些不太合適,眼神中重新充記了警惕,疑惑地看著林楓:
“你……你問這些讓什麼?你到底是什麼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