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崇禎聖皇 第6章
養心殿內,一黃綢鋪底的金絲楠木盒擺在崇禎麵前。
盒中裝有銀票八百萬兩,乃是魏忠賢離京所獻。
見一疊銀票,崇禎暗道:“區區一個魏忠賢,權傾天下不過數載。
先修三大殿,後建大龍船,置一切雜物,還出八百萬兩。
而今八百萬兩雪花銀足解燃眉之急,應對日後之事。
那朝廷養士兩百載,恐江南之富不計其數,得想辦法統統搞來。”
一想到巡視神機營,火銃炸膛、火器不足,崇禎心寒。
現如今手頭有了銀子,火銃必須重鑄,不然拿個破爛,未傷敵一千,便自損八百。
倘若改進火銃,當不失為國之重器,便思索大明槍械專家?
猛地一拍大腿,當真記起一人,發明燧發槍,堪稱劃時代武器。
何為燧發槍?
以燧石代火繩點火,連續扣動槍機,摩擦燧石。
燧石起火星,點燃槍膛內火藥,鉛彈在壓力下發射。
自己雖懂原理,但冇那把刷子,也攬不下瓷器活。
隻依稀記得那人姓畢!
便問道:“王伴伴,朝廷內誰對西洋火器有所研究?
王承恩沉思道:“皇爺,有個進士喚作畢懋康,對火器研究頗深!”
畢懋康?崇禎慢慢唸叨。
腦海中翻出一段記憶,七年畢懋康研製自生火銃又名燧發槍。
對!對!對!就是他老畢!
可惜冇得到重視,倘若朝廷重視一二,大明可續五十年。
遂道:“下旨,命畢懋康即刻進京,不得有誤。”
知神機營蛇鼠一窩,崇禎這幾日輾轉難眠,時時刻刻都在提防。
神態著實不佳,頂著猩紅的雙眸,胡亂點心果腹,想事連連歎息。
又過幾日,王承恩急奔,喜道:“皇爺,遼東騎兵至!”
知曉遼東鐵騎離京師不足二十裡,崇禎欣喜若狂。
當下著一身盤領窄袖黃袍,腰上團上等犀角紋玉帶,墜有白玉龍文佩。
頭戴金絲雲龍翼獸雲冠,足蹬金龍翡翠雲底皮靴,一看威風凜凜,霸氣側露。
領著王承恩及上千金吾衛,大張旗鼓去城門迎接。
皇帝儀仗至城門,群臣不敢信,這還是他們熟知的皇帝?
唯張惟賢曉得,神機營一行傷了這年輕皇帝的心。
這年輕的皇帝怕在睡夢中被人斬去頭顱,方有今日之舉。
離京城十裡開外,九千騎兵浩浩蕩蕩,風檣陣馬。
渾身上下的鴛鴦棉甲雖破爛不堪,但每個人散發著暴戾之氣。
前有三騎,一老、一中、一少,正是趙率教、曹文詔、曹變蛟三人。
三人接到聖旨,雖感到意外,但聖旨不可違,遂帶本部入京。
時探馬來報:“啟稟參將,陛下率百官於城門相迎。
三人一聽,直呼這不可能吧?
陛下領百官相迎,這是何等的殊榮?
曹文昭問道:“你可看錯?”
探馬便道:“將軍,屬下親眼目睹,一明黃龍袍者站在城樓之上。”
趙率教呼道:“曹將軍,陛下聖恩,吾等疾馳,莫讓陛下等的著急。”
曹文詔點頭,當即命各部快馬加鞭,保持陣型奔向京師城門。
城樓上,崇禎萬分著急不斷眺望,為何遼東鐵騎不至?
不多久,忽感地動山搖,見遠處一團黑影疾馳狂奔。
見黑色“帶子”,崇禎內心歡喜,自己的救兵來了,火速下了城牆。
黑影放大時,隻見三名將領在前,身後跟著九千精兵。
雖著破爛布襖,卻有條不紊,可見治軍之嚴,軍紀如山。
崇禎忍不住讚道:“這方是大明的精兵強將!”
一旁的百官連連附和,拍馬屁的功夫實屬到位。
至城門前,遼東鐵騎速速下馬,跪地高呼:“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崇禎上前,王承恩遞給一個鐵皮筒,乃崇禎命人打造,以作傳聲之用。
當即喊道:“將士們辛苦了,平身吧!”
眾將士起身而立,空中瀰漫陣陣塵土,卻夾雜著縷縷腥味。
個個是體魄健壯、精於騎射,比京營中經看不經用的老爺兵強太多。
又朝趙率教、曹變蛟、曹文詔三人看去,猛將無疑!
一老趙率教仍器宇軒昂,威風凜凜、虎目炯炯有神。
一中曹文昭英武身姿、虎背熊腰,卻有文弱書生之意。
一少曹變蛟,纔是英雄少年郎,不過十六七,身姿挺拔,氣勢剛健,劍眉星目。
時有不合時宜的人,插嘴道:“這群丘八,穿的破爛,丟儘大明邊軍臉麵。”
這句話惹得趙率教、曹變蛟、曹文詔不悅,似有發狠之意。
礙於崇禎在前,不敢露出半分不滿,恐有不尊之意。
聞言,崇禎大怒道:“錦衣衛何在,拿下出言不遜之人,革職查辦打入天牢!”
兩個錦衣衛順勢而出,拿下那人烏紗,扒下那人朝服。
順勢將人架走,隻聽那人苦苦哀求道:“陛下饒命,臣無心之過。”
再走遠,一聽道:“吾不服,不過多言二句,昏君!昏君啊!”
欲救人的百官,聽到這話默契沉默,皆無人站出來。
趙率教、曹變蛟、曹文詔心中感歎,這位新皇帝氣魄不凡,令人側目。
崇禎嗬斥完後,看著三人雙目連連發光,欣喜之情溢於言表。
心中道:“看這粗大胳膊、壯實的身體,肯定都是猛將無疑。
老天保佑!我的小命有的救了,老子終於能睡個好覺了。”
又安慰道:“將軍辛苦!”
趙率教、曹變蛟、曹文詔再次跪拜道:“陛下,臣等不苦!”
話音剛落,三人便被崇禎拉著衣袍領著九千精騎往神機營。
留下在冷風中呆立的百官,神情不一,拂袖姍姍離去。
唯有張惟賢與其子張之極目光閃爍。
張之極年華二十,使得一手好槍法,又熟讀兵書,允文允武!
今日得見這般場景,不由問道:“爹,陛下是為何意?”
張惟賢回道:“陛下欲中興,將門要崛起,檢閱之事我兒當儘全力。”
張之極也不笨,聽張惟賢之言,默默點了頭往回去。
城門收心倒也無事,苦了一名官員,但有誰人問津。